和巧妙,因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浩尸体在上头,诸葛亮对战的对手可是伟大的晋宣帝司马懿,当着人家孙子的面夸赞吊打他的诸葛亮,很容易让自己全家下去陪葬的。
因此陈寿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例如吕布,武力是一百,智力是二十七,那么智力是不是“非其所长”呢?
而诸葛亮的智力是一百,政治是九十八,而统率是九十五,那么统率不是最高值吧?所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然而他这个九十五的统率,已经吊着打同期的绝大多数对手了。
因此越懂军事的人,越明白诸葛亮的含金量,例如西晋的马隆就是依照诸葛亮的八阵图作偏箱车,转战千里,破秃发树机能数万骑,最终平定凉州。
又比如《晋书·职官志》有云:“陈勰为文帝所待……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
这个文帝不是魏文帝曹丕,是死后追封的晋文帝司马昭,司马昭破蜀之后,就让这个叫做陈勰的将领去学诸葛亮的阵法、用兵倚伏的方法,还有各种军中制度,学会之后马上升“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成为司马昭身边的红人加卫兵。
等到了晋武帝司马炎那会儿,“武帝每出入,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卤簿陈列齐肃”,大家站得整整齐齐非常肃穆,场面一下子就上来了,司马炎当场点赞。
到了两百年之后的北魏,诸葛亮这一套练兵法依然好用。北魏的高闾为国家上表献策,就说“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使其解兵革之宜,识旌旗之节,器械精坚,必堪御寇”——学了诸葛亮这一套好啊,好在这些地方,能“平地御寇”,能了解“兵革之宜”,能弄明白“旌旗之节”。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殷也算是诸葛亮兵法的继承者,诸葛亮继承了孙膑等先人的八阵之法,而后人又继承他的阵法不断发展新战术。
说来也有趣,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孽缘,缠绕了近百年。秋风泪洒五丈原,司马懿自以为熬死了诸葛亮,但四十年后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司马懿的儿孙互相残杀,麾下晋军极有可能是用诸葛兵法练出来的。
司马一族出身将种,司马懿本人更身为魏国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