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改府(1 / 4)

北齐:家父文宣帝 花鸦 1748 字 10小时前

宇文毓不想再等了,既然宇文护已经还了行政权力,那么他怎么就不可能还回兵权呢?他父亲宇文泰也不过活了五十岁,宇文护四十六岁,差不多也要入土了,兴许稍微施力,他就会继续让权。

宇文护的退让给了他些许期盼。

他急切的原因也和宇文护的腐化有关,他的专权不仅有坏结果,还有更坏的结果。

说到底,关中从二十年前的“大饥,人相食,死者十七八”开始,人口和农业发展就一直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准,野战打得凶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资源。

沙苑之战前,东魏丞相长史薛琡就曾经劝过高欢,说西贼连年饥荒,根本没东西吃,只要困住他们不作战,第二年保证饿得死死的,高欢没有听从,沙苑因此战败。

这个时候宇文泰率领的军队不满一万,而且粮食仅够维持三日。

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贫弱的生产基础,让宇文泰只能通过国家的大手强行控制经济资源,六条诏书中的“尽地利”就说了,“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麦秋在野,蚕停于室,若此之时,皆宜少长悉力,男女并功”。

在这种超强度的压榨之下,关陇的小农过得非常幸福,均田所得的土地获得的非常少,因为大部分要分给府兵们嘛,但作为补偿,获得的力役就非常多了,宇文将军的恩情还不完,虽然他们肚子是饿的,但眼中有光。

家里无粮,必须向外扩张,每攻占一地,西魏就会将那个地方的民众与降兵强制为奴,军队俘获后押送回京师再进行分配,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五年前攻破江陵打败萧绎,残梁百官和士民没为奴婢者十余万,大部分赐给了武将们作为奴仆,以维持府兵们的经济特权。

除此以外,周国交好突厥不是没有代价的,每年向突厥供给锦彩十万段,高价且大量的收购突厥马匹,为的就是换取突厥的军事支持。

在各方面的需求下,周国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宇文觉登基那年,为了节省开支,还裁减了三分之一的六府士员;同时为了稳固政治,早年也曾经大力推行佛教,齐国有两百万僧尼,周国也有一百万左右。

为了更好地夺取财富,不仅从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