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我儿(2 / 5)

北齐:家父文宣帝 花鸦 2227 字 19小时前

皇位稳固,不说都是和氏璧的功劳,但刚上位不久就得到了它,也的确让人浮想联翩,觉得高洋是命中注定的天子。

辛术因为这份功劳被委以重用,不久之后被召入朝廷,任殿中尚书,接着又胜任吏部尚书。

邺城负责吏部选官职务的官员,知名的有四人,其中包含高澄、杨愔在内的三人各有优劣,唯独辛术取士以才器,循名贵实,无论新老、门阀高低、身份贵贱,都一定会按才能推举,而且非常公允,很被人们称赞推崇。

去年,高洋就让辛术推举一百名官员,参选的有两千人,被辛术选出来的人都很称职,没被选上的人也没有怨恨。

这种文武双全、哪哪都有所发挥的万金油人才,正是最好的辅政对象,可惜他居然死了,让高殷少了一个重要的帮手,高洋不得不为此惋惜。不过这也正常,辛术如今也六十岁了,什么时候走都很合理。

“其子辛阁卿,当任尚书郎,衡卿……”

高洋看向高殷,高殷连忙接话:“可以令其入我府中做参军。”

进入朝廷高官的开府担任职务,也是一条经典的出仕路子,高洋点点头:“这也算妥当。不过淮南的事情,汝就要再选一名大将了。”

高洋的班底其实很受限,他为了表示自己是文襄的继承者,也是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必须要用文襄旧人;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继承人没能安顿好他们,他们也可能会转移投靠其他人。

一面是鲜卑晋阳勋贵,一面是邺都汉人世家,高洋能任用好、维系平衡,还在此之上发展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禁卫亲信,已经不错了。

而高殷的基本盘,其实就是捡起来了那些高欢时期不受重用、被排挤出去,没能在齐国朝堂吃上皇粮的那些河北士族豪强,以及宗室庶族、二线勋贵,未来没准还有突厥人,成分更加复杂。

某种意义上,驾驭他们比晋阳一线勋贵、邺都汉人世家还要艰难。

可高殷既然想玩高难度,那高洋也乐得他去挑战,没准能做出不一样的成绩——他已经做出很多这样的东西了。

“还有一个魏恺。这家伙希望养望,朕就让他养着,到如今,恰适合汝任用。”

当初巨鹿魏氏的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