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萨凡纳的飞行体验(1 / 6)

加入书签

    飞机在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周一晚上九点。

    李言走出机舱,加州的夜晚比上海温暖很多。十一月的旧金山,温度还有十五度左右。

    取了行李,他走出到达大厅。

    一个穿着黑色西...

    夜深了,西北小学的操场上只剩下一盏孤灯,在风中微微摇晃。陈浩没走,他坐在振动平台边缘,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三年前光语社成立那天拍的,画面里十几个孩子挤在镜头前,有的比着手语,有的咧嘴大笑,小满站在最中间,手里举着一块硬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我们要让大地唱歌。”

    照片背面有行铅笔字,是林薇写的:**“他们不是残缺的耳朵,而是未被命名的频率。”**

    他轻轻摩挲着那行字,忽然听见脚步声。回头一看,是李静,心理辅导老师,也是最早陪孩子们做感官适应训练的人。

    “还没回去?”她问,递来一杯热姜茶。

    陈浩接过杯子,暖意从掌心蔓延。“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急了?”

    “什么太急?”

    “改变世界。”他苦笑,“一周前还有人说我们‘煽情作秀’,现在又有人说我们‘开创历史’。可其实……我只是想让小满能听清自己心跳的声音。”

    李静在他身边坐下,望着空荡的操场。“你知道阿哲今天做了什么吗?”

    陈浩摇头。

    “他主动去录了一段声音??就是他梦里那条发光路上的铃铛声。他用手机录的,反反复复敲一个铁勺子。然后他剪辑了三分钟,发到了咱们开源社区的论坛上,标题叫《我走过的路》。”

    她顿了顿,“已经有十七个地方的孩子用这段音频做了回应曲。云南的那个支教老师带着学生用竹筒和石片模仿节奏;上海一个融合班的学生把它编成了轮椅舞蹈的开场鼓点;最远的是内蒙古,一群牧区孩子骑马奔跑时录音,把马蹄声叠进去,说这是‘铃铛找到了草原的朋友’。”

    陈浩怔住了。

    “这不是项目成功,”李静轻声说,“这是语言诞生了。一种新的、不需要翻译的语言。”

    远处教学楼的灯一盏盏熄灭,唯有实验室窗口还亮着。那是技术组几个高中生自发组织的“夜间维护小组”,正在调试新一批震动模块的防水外壳。

    陈浩忽然想起什么:“种子基金的第一批申请名单出来了吗?”

    “出来了,一百三十二份申请,来自二十八个省份。有特教学校的音乐老师,有社区康复中心的志愿者,甚至还有一个监狱里的艺术矫正项目??他们想为听障服刑人员建一个震动冥想角。”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