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家国论(3 / 4)

加入书签

“黄夫子说,天下之士,当以国为家,以君为主,为国尽忠、为君分忧!”

对于赵茂的回答,黄庭坚一直微笑着,既是对于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的教导的欣慰,更是为了赵茂的聪慧早熟而满意。

“甚好!”秦刚此时却是站了起来,“然而,殿下所言的是我等臣民的家国之说,可是否知晓君王所要坚持的家国之论?”

赵茂有点茫然地摇摇头。

“天下为一家,这家并不能仅仅理解为赵宋之家!天下之大,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这百家之姓,万万之民。所以,这天下之家,乃是百姓之家,百姓之国。臣民勤劳作、纳赋税、征兵役、守家门,便是为作为君主的家长尽力尽责。而君主既为家长,则当用好财赋,强国富民,外敌不敢犯,内贼不滋生,从而细民皆以生于宋地为傲,诸邦皆以朝宋而荣!”

秦刚说出的这一番话,很让黄庭坚与秦观为之动容。他的这些话,虽然源自儒学的家国天下之说,但正如秦刚所言,黄庭坚他们一直只提臣子的家国情怀,却少有提及君王对于家国责任与义务!

“子说‘君君臣臣’,为何每字叠用两次?除了是想说君主必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必须要有臣子的本份,更是在强调君与臣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一体的重要关系。想像一下,只有家人没有家长,这个家会是一盘散沙;但只有家长没有家人,这个家只会剩下毫无作为的孤家寡人。殿下是将来的君主,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

赵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在这世间,如果臣民做不好,自有各种规则法条约束:不纳赋税者,拘役重罚;贪污渎职者,罢官追责;丧师失地者,斩首流放;凡此种种,纤毫无遗。可是,如果君主做不好自己的事呢?”

“君主会有做不好吗?”赵茂略略有些迷惑。

“有!生民交纳的赋税,君主将其挥霍享乐;臣属递交的奏请,君主对其胡乱判定;朝中的重要官职位置,君主随意任用奸佞小人;还有,是否关心民生疾苦?是否面对外敌威武不屈?这些都属于君主必须承担起重要职责,如果做不好的话,那臣民必将不再支持与选择这样的君主!”

“徐之!”

“慎言呐!”

秦观、黄庭坚听了大惊,急忙开口欲阻止。

“此乃真理,何须慎言!”秦刚丝毫不为所动,继续侃侃而谈,“孟子有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是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言之更明: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秦有天下,汉晋各以代,隋唐五代,朝代轮替,长则两三百年,短则数载几十年,若究其根本,什么奸雄篡权、宗室内乱、外族窥探、天灾频繁,其实都是无关大局的外因。真正还是这家国之主的君王失职,不再有为家主之德,而被天下共弃之!”

这一番话,讲得此时的秦观与黄庭坚面面相觑,竟然有点汗流浃背的感觉。因为这些言论,看似可以认为大逆不道。但是它们却又的确出自于儒家先贤的典籍名言,实际说出的,同样是震聋发聩的至直至之理,竟也让他们一时无法反驳。

秦刚正好遇上了黄庭坚对赵茂进行礼教观念的灌输,便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需要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与两位大儒摆正观点、统一立场。

如果主体思想能够统一,才可放心将纯白如纸的太子交给他们教育,否则,他宁可另想他法,要将太子带回到自己的身边。

他可不想让赵茂最终会被培养成一个迷恋独裁手段、擅玩帝王心术、唯有赵家私心、全缺天下仁德的将来帝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语亦被名相魏征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