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吴左丞(2 / 5)
出了一份东西,“此乃朝廷原京东路提刑官李格非所写,他去官后回乡,这次不知为何卷入了民变一事之中,做了明水县的保乡会执事会长,这份诉状便就是他对参加民乱一事的自辩!”
实际上,李格非的这份东西却是秦刚安排人直接送到了京城的胡衍手里,再由他假托是齐州知州转交的名义,给了吴居厚手上。
“哦,是李文叔写的?让朕瞧一瞧。”赵佶却是难得地对此事产生了兴趣,接过这封自诉状细细地读了一遍。
吴居厚这一手,却是令众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安惇,脸色极为不畅,却也只能无可奈何。
“嗯,若真是如李文叔的这封信中所言,倒也说得恳切真诚,不似言谎,而他所说的保乡会的苦衷,朕倒也觉得情有可原!”赵佶的状态似乎有所转变。
“陛下,这李格非乃是元佑余党,臣以为他不过是假借他由,行谋逆之行,以泄心头之恨,不可轻信之,宜征讨剿平!”张康国见形势不对,赶紧站出来补一把火。
“对了,朕记得这李文叔不是正夫的亲家吗?”赵佶转向赵挺之问道,“不知赵中书对此事如何看待?”
赵挺之看到自己还没有能够躲过去,只能起身道:“回陛下的话。这李格非之女的确之前嫁给了犬子明诚为妻,但是因其久无生子、又因其父党籍一事,老夫不愿为其徇私。所以此女则恨而不愿在京侍奉,年前就回了明水。之前已被犬子写了休书,不再有瓜葛了!”
一直不曾开口的蔡京此时难得开口说了一句:“也亏了正夫断了这门姻亲,否则要是行此招安一事,正夫倒也是个极好的人选。”
“吾为陛下尽忠职守,若有旨意需要,臣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赵挺之硬着脖子回道。
赵佶却没有理会他们对话里的火药味,却是继续问赵挺之:“那李氏既然是回了明水,也就说明明水之乱,她也是有可能会是参与的喽?”
赵挺之不知皇帝此话何意,也只能勉强应道:“臣具体不知,想来理应是的!”
赵佶便突然笑道:“这李氏原本在京城,便就是个远近闻名的才女,诗词俱佳,又极有眼光。若从这点来看,她能在明水家里,朕倒也又多信这李文叔的信中几分!”
吴居厚听此,心中一喜,便立即再度开口跟上:“臣以为,京东东路之民乱,仍应以招安为上策。一则即使是禁军,到了地方的战力堪忧,征讨能否取胜?希望非常渺茫;二则若从其他路调兵支援,其代价巨大,花费甚重,远远不若招安之简单有效!”
“按吴左丞之法,那李格非原因元佑党籍一事去官回家,现在反倒可以因为结匪叛乱一事,再获官职,这惩罚之道,岂不颠倒了么?”安惇换了一个方法来讥讽道。
“安同知枢谬矣!”吴居厚不慌不忙,“所谓招安置官,自有多种方法。初期可让其自征余党,以证其诚,这便可省下了我们诸多平匪的财力、人力;其后待地方平定,可就地安置,无非设置一些有名无实的官职,花点小钱养着罢了;而若是担心他们结众成势,只要稍过些许时候,便可分拆调动,何愁为患乎?”
吴居厚说的便是大宋百年来一直百试不爽的招安大法,也是朝臣们都心知肚明的,所以安惇根本就没法反驳。
只是此时看来,吴居厚最后交上来的那封李格非自诉状虽然是起了作用,但真正能够让皇帝有了自己的主观判断的原因,却是李格非的那位有才女女儿。赵挺之此时荣辱不惊的底下,却是有点暗忖自己让小儿子休妻的决定,是不是并不太妥啊!
赵佶从御桌上的一叠厚厚奏章里,挑出了两本提前作好记号的出来,并示意吴居厚拿过去:“吴卿且看,这两份举荐书,分别是京东东路帅守黄冕仲、权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