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吴左丞(3 / 5)
太府少卿胡沧海所交,却是共同举荐同一人,现京东东路帅司参议官、胶水县令宗泽,为此次招安劝降特使。朕瞧这宗泽不过从八品的官身,前后做的也只是几个小地方的县令,如何能得此举荐?”
皇帝的疑问很正常,而且还因为这两份荐书上,都有了吴居厚提前的同意签署意见。
吴居厚翻看了一下,便抬头说道:“劝降招安之事,既需要才志卓异,又得要胆识过人,尤其是与这次的谈判对手中,会有缙绅读书人,若是手头没有能震慑他人的本事,却也难以行事。这黄帅守的荐书中提到过:宗泽在胶水县内,就曾亲手剿灭贼匪数百人,生擒贼首。而在劝降招安过程中,若是手握剿灭武功者,自然更有主动权。然后,胡少卿举荐这宗泽,也是因为此人曾在东南海事院做过事,行事稳重,且熟知海贸诸事。臣也以为,京东东路诸州多有海港,眼下民变累及州县经济困弊,若想尽快恢复,如宗泽这样的了解海贸之官员,理当提拔重用!”
按理说,像对于宗泽这样的官员提拔的奏章,吴居厚他们在政事堂里可以直接签署批准,但他却特意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之上,很显然,是想有着其他的特别想法的。
“吴卿说得有理,这京东东路原本就是朝廷的赋税大路,这次民变涉及之地如此之多,劝降只是第一步,平乱之后,必须还得考虑到今年的赋税之事。这胡卿在保荐奏章中就提到:北方的海贸港口,在京东东路一路就占了八成左右,但是那里的海贸发展一直不够理想,都是各地主政之官习惯于依赖原有农税,不肯放开手脚大力发展。所以,朕便觉得,吴卿可与吏部一起做些准备,京东东路的各地官员,索性就在这次好好地动动了!”
此言一出,就连今天不怎么开口的蔡京都开始有点动容了。
一路官员的大面积调整,这怎么着都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情,又尤其是像京东东路这样一个膏腴重地。而就在刚才,皇帝居然一开口就把对此路官员调整的大权,交给了吴居厚。这可是一次绝佳的、借机安插自己亲信、并拉拢交易政治盟友的好机会。
京东东路的这件事,蔡京本有顾忌、赵挺之也有忌惮,却不想被之前默不作声的吴居厚在这里捡了一个便宜,却是大家之前并没有料到的。
内殿议事结束了之后,众位宰执们先后离开,安惇今天诸事不利,便一个人闷头先溜走了,后面便就是张康国一如既往地巴结着蔡京边走边聊。而赵挺之今天却是故意慢了几步,便就与以往交流不多的吴居厚并肩走在了一起。
“吴左丞这次深得圣心信任,可是要在京东东路的诸多事情上多费心了!”赵挺之简单地开口,看似说得平淡,言语间的客气与拉拢味道却是明显不过的。
“赵相公提醒的是。官家所托,不敢不用心行之。”此时吴居厚开口的称呼却是令赵挺之脸上一紧。他目前是中书侍郎,虽然民间百姓不懂,可以用“相公”一词尊称,但是他此时却因蔡京的阻挠,一直未能在中书侍郎前面加上右仆射,也就成为不了正宗的右宰相,便是他此时心中最大的痛处,吴居厚有意以相公称他,多少有点揶揄之意。
“挺之本是密州人氏,总是看不得家乡遭受各种战乱苦凌,当然是盼望这招安顺利,地方父老早日恢复平静生活。”赵挺之也算是沉得住气,依旧不动声色地与吴居厚攀谈,“如果敦老接下来会有什么需要,尽管与我说来!”
“正夫客气了!”见赵挺之如此给面子,吴居厚也改了称呼。毕竟大家同朝为官,犯不着事事都要针对,本来他这次决定面对蔡京他们发起攻击,也是希望还能得些助力,“本官也就接到不少条陈,说这京东之乱,根源一是钱政、二是盐政,如果此二事能处理妥当,乱自平矣,不知正夫如何视之。”
赵挺之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