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大辽析家底(3 / 4)

加入书签

调兵的兵粮钱又该谁来出?这可不是枢密院不想出力,而是眼下的情况就是如此。”

“哦!倘若是关于兵粮钱的话,某倒是想到,这大辽治下,不是还有不少的臣服的属国吗?他们可大多都是全民皆兵,又有服从听令的义务,陛下不如发道旨意,直接征召他们派兵如何?”秦刚问道。

“哎呀我的徐兄弟呐,你自己就在东北路这块,看看你这边的完颜女直部,你觉得下令让他们出兵,他们就肯听从吗?再说回来,就算他们愿意出兵,你能放心用吗?”萧奉先先是反问,之后更是感慨道,“所以说这眼下情况大不一样了,今日之大辽,早已不再是当年号令天下、说一不二的大辽了。属国兵越来越指望不上,也越来越不放心呐!”

的确,辽国疆域极为宽广,许多非契丹的部族,在辽的统一过程中,只要表示臣服听令,往往就会被允许保留原来的兵力武装,留在原来的地方。而当大辽国力强盛之时,这些属国兵大多十分听话,一旦皇帝有所征召,立刻就会派兵听命。所以,共计二十多万的属国兵,也曾经是大辽强盛无比的武力组成之一!

而在萧奉先的感慨中,大辽国的衰败,早就被这些属国们看在了眼里:实力尚弱的,开始学会装聋作哑,躲在一边观察风向;底气强硬的,则会推三阻四,拒不听令;而更过份的,只要寻到机会,就会揭竿而起,选择自己的独立。比如这些年间,西北草原上的阻卜人的叛乱也就此起彼伏、没有少过。

因此,之前的属国兵,可以算作是大辽强盛兵力的重要补充。可是现如今,就像女真部这样,还得专门在他们旁边设置东北路统军司,安排一万多汉兵进行监视;更在西北偏远的阻卜人部落,总得隔三差五地调动宝贵的宫帐兵或部族兵,对他们进行平定镇压。

就在秦刚陪着萧奉先前往长春州的这一路上,两人边走边聊,既是听着各种吐槽埋怨,也是贴心提出各种建议主意,也算是将辽国眼下的总体军事实力及家底都摸清楚了。

应该说,今天大辽的实力,要比秦刚预估得还要更虚弱一些。而且这也恰恰就是最终的历史事实:

完颜部女真人能以数百人的实力起兵,只花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就彻底摧毁了大辽的万里江山。原因就在于,大辽的核心实力,不过就是那十六万的常备军力,关键还因为要做守天下,五京、边境、关隘、要地,一处也舍不得放弃,只能分散到各个地方安置。面对任何一地的反叛,都只能依赖这一个地方的军力,没法做到绝对优势。

从战术上来讲,大辽面对女真,采用了最忌讳的添油战术:先派一队来打,输了后再多调点人,再输了再加;但是对方却在每一次的胜利之后,又比之前更强了一分。如此这般,输着输着,也就输光了家底。

家底一旦没有了,那些京州兵、属国兵原本就是程度不等的墙头草,一旦发现宗主国连吃败仗,一点都不会犹豫,转身也就都成为了大金国纵横天下的扈从跟班——此消彼长,攻守之势易也!

来辽阳之前,秦刚对于耶律阿思的情况所知甚少,到了辽阳之后,先是找郭啸了解了此人的过往经历。这次又因为与萧奉先闲聊讨论,算是对这个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个典型的契丹武人,背后没有太深厚的部族背景,这也是他在耶律洪基时既没投靠太子耶律浚、也没附庸奸党耶律乙辛,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出色的武艺以及南北闯荡之后的军功,慢慢地一步步地走上来的。所以,在其间的各种内乱之争,也没有影响到他,一直到了天祚帝时,依旧还是屹立不倒。

耶律阿思与萧兀纳都算是此时的大辽忠臣,只是不幸遇上了不对的时代,萧兀纳已经因为他的耿直而被打发到了宁海军去,而这次耶律阿思想利用大宋东南之乱而敲诈好处的计划破产后,在萧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