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兵临襄阳(二合一)(3 / 4)

加入书签

运到武汉,这样运输成本更低,卖得更多,赚得更多。

众将问道:“那老贼怎么会同意呢?”

“不同意?那就打到他同意。”

“要打仗了吗?陛下不是说等三峡打通再收复湖广来着?”

“不收复不等于不打仗嘛。为了给渝北拓荒筹钱,仗还是要打一打的。”

……

永历十八年二月下旬,得到充分休息的明军再次出征。

和张勇想的不一样,明军没有理会沿途的小城小县,而是沿汉水直抵襄阳城下。

襄阳是一座历史名城,从三国时期开始就备受重视。历朝历代不断加固襄樊两城的城墙,又挖了专门的护城河环绕城池,使之固若金汤。

不过在永历十八年,襄阳的城防已经不值一提。

因为襄阳这座名城在最近二三十年里,西营、闯营、明军、清军等各方势力在此地反复拉锯,城池多次易手,城墙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毁坏。城内外人口也在反复拉锯中大幅下降。

特别是左良玉占领襄阳期间,对老百姓极尽盘剥之能。当时袁宗第大胜,左良玉决定放弃城池。在离开襄阳以前,他把城中的百姓洗劫一空,把男丁全都杀死,把女人掠走统统贩卖到江西。

袁宗第抵达襄阳城时,他见到堆积如山的骸骨,河面上全是被左良玉屠杀的百姓的浮尸,连孩童也百无余一。

据幸存的老百姓描述,妇女假如是敢落泪也会被当场斩杀,因为左良玉说,如果妇女哭泣不停就没法卖个好价钱。

当时张勇、李国英都还是左良玉麾下偏将,这些坏事他们没少参与。

在这样残酷的杀戮下,襄阳十室十空,几乎完全失去自我恢复的能力。

每一次城池易主,胜利方都想过征发民夫对城墙修补一番,不过往往没等凑齐民夫,城池又会再度易手。

等到清军占领襄阳,城墙已经残破到没法再修复的地步。

也正因如此,洪承畴在长沙开经略府以后,并没有把襄阳定为五千里防线中的一个环节,而是以郧阳、谷城为防御重点。

永历十八年,三月初三,上巳节。

在这个汉家少女举行笄礼的好日子,明军抵达襄阳外围。

面对明军再度出击,清军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在败军刚回到襄阳之初,将领们都还听张勇指挥的时候,他在城外设置了三四个屯兵据点。

这些据点起到预警和阻敌作用,如果明军强行进攻这些营寨,那么城内清军就会主动出击和明军野战。

等两军在野外打得精疲力竭,清军就可以退回残破的城池再次据守。

随着时间消耗,这两个月奉命汇聚到武昌、汉阳的生力军就可以沿汉水赶到襄阳增援。

然而等清军将领们惊魂稍定后,很快不再听张勇的话。

侥幸逃生的八旗将领们叫嚷着,既然已经没有战事,应当尽快返回汉阳休整。

穆里玛、图海、杜敏都已丧失了斗志,抱着死前享受一把的心理,和麾下的八旗子弟一起坐船返回汉阳。

接着,董学礼以湖广提督的身份重新掌管湖广绿营兵马,剥夺了张勇的指挥权。

张勇只是攻打谷城的临时指挥,并不是湖广、甘陕联军的正式总管。襄阳是湖广提督的防区,城内兵马又大多是湖广绿营,董学礼夺权名正言顺,且轻而易举。

所以当明军进攻那些野外营寨时,士兵们看到里面几乎没有精锐,不是五十多岁的老爷爷,就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孩。

明军很快拔除那些据点,将兵锋推至襄阳城下。

当十几门攻城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