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苦琢磨(一)(1 / 2)
想必他就是负责皇帝饮食的太官令(大梁少府所职官的一种)了吧,刘沂从容地点了点头,边往里走边问道:“陛下的寿宴往日都是如何筹备的?”
要知道,景帝除了第一年登基时大办了寿宴,往后为免铺张浪费,都只办规格最小的家宴。虽说是小家之宴,可这毕竟是皇室,左右不能将就,参宴的不光有梁宫的嫔妃、子女,还有一些尚未前往封地、留守京城的宗亲。
陈太官自然是把知晓的情况娓娓道来,原来大梁实行的是分餐制,而非现代宴席中常见的流水上菜、杯盘堆叠。同时,由于大梁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因而若想筹备出新意,就得在这上面下功夫了。
这里的“八珍”指的就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糁、肝膋。其中前四样,味道浓郁,淳熬是煎稻饭,淳母是煎黍饭,二者都用醋腌制,加上肉酱或是由盐腌制的鱼子酱、蛤蜊酱、鲎酱,煎了之后都需浇上油膏;而炮豚、炮牂则是需要用草包裹住小猪小羊,再将其涂上泥巴,待火上烤熟后,剥去泥和草,又把枣子放在猪羊的肚子中,使之置入小鼎或是大锅中熬煮,或全只或分切,煮上三天三夜,而后加上醋酱,就大功告成了!
“那什么是捣珍呢?”
陈太官耐心地解释道:“至于捣珍,就是把弄好的背脊肉,捶打柔软,挑去筋腱,再用醋酱拌和后风干。”
刘沂心想,这八珍菜系前四珍听上去复杂,其实不过是拌饭,还有将枣子和猪肉羊肉混杂一起,先烤了后再煮,比不得现代工艺的“涮”“熏”“炒”“煎”“焖”“煮”“烩”“汆”“拔丝”等多种烹饪方法!
接着陈林又依序解释其他四珍——渍就是把刚杀的牛肉薄切,浸泡在美酒中,第二天早上就可以享用了;熬就是把牛羊麋鹿等的肉末用姜和桂腌制而成,带汁或风干都可;糁是用牛羊猪肉混和细切,再以一份肉、两份稻饭的比例煎成稻肉饼;而肝膋则是指用肠衣(膋)把狗的肝包卷起来,然后烧烤。
似是提前得了消息,整个御膳房的人遣散了很多,只剩几个得力的婆子安静地在一旁侯着,显得格外清净。
刘沂琢磨着,这四珍,一样是凉菜,一样是肉干,一样是肉饼,最后一样就是特制的香肠了。
既然要遵循礼制,这八珍刘沂想着还是要进行一番改良加工,全是大荤重油,未免太过腻了,不如再添上一些鱼贝水鲜类的菜系调调味。此外,考虑到办宴的时候约莫天气更热些了,做上一些清凉可口的酥酪也是极好的。
因而,细细算来,此次宴会光膳食就得准备接近十四五道。那就一道一道开始筹备吧!
第一道淳熬,原是用油膏煎饭,刘沂决定改成石锅拌饭,遵循拌饭“五行五脏五色”的原理,材料需要集齐米饭、鸡蛋、豆芽、牛肉、猪肉、鸡肉以及蕨菜等各式野菜和菌菇类蔬菜。
这倒容易,不过难以解决的反而是器具,也就是石锅了。
在现代,石锅是陶做成的,厚重的黑色陶锅可直接拿到炉具烹煮,保温效果好。但是,由于制作工艺与原料的原因,刘沂实在担心大梁现有的器具能否耐得住温差变化,而不会炸裂。
“陈太官,可否拿膳房中的石锅给本宫一观?”
石锅?陈林愣了一下,便从壁橱里端出一个深黑色的砂锅。
刘沂走近细细端详着,质地坚硬,倒可以一试,于是立即吩咐厨房的婆子开始动手。
依照她的吩咐,那婆子有条不紊地浆洗蔬菜、滚水烫熟、切细丝,待切完后,把同样切成丝状的鸡肉放入加有少量油的锅中与姜末一起煸炒,等肉炒熟后盛出备用。接着,于砂锅内壁均匀涂抹一层香油,放入熟米饭抹平,将肉丝及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