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逢恩科(2 / 2)

加入书签

许,尚儿是知道一些内幕情况的。”

“哦?说来听听。”

有着刘沂的鼓励,宋尚也大着胆子说了起来:“这还是前些时日父亲正巧说与我听的……是这样的,陛下虽开科考新恩,但提前一年总是惹人嫌恶的,便同时昭告天下,此次恩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官员,让他们去年初好些新立的郡县上任职……”

刘沂仔细听着,心下了然,原来便宜弟弟打得是这个主意!

自从去年收复叛国,朝廷便多了好些新管辖的郡县,若是继续沿用叛王旧属吧,景帝怎么着,远在天边也是不能放心的,毕竟生怕有不轨之心的小人们借机卷土重来嘛!

若直接派朝廷中现有官员去吧,又一下子填补不了大大小小那么多的空缺,就是朝中也会陡然少了好些得力的干将,机构行事运转也不太方便。

若是提前开考会试,便能直接从全国现有的人才体系中选拔出一批可堪大用的佼佼者,待出了成绩,便按照名次,依次将他们安排职务下放基层,既让新人们得了锻炼的机会,好不一味的苦读经书,又能瞬间解了朝廷人员缺漏的燃眉之急。

真真是聪明!刘沂心里一下子佩服极了。

“原来考上了直接就有官做,怪不得人人如此高兴呢!”小胖子宋温听了,也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刘沂暗暗点头,按照大梁先前的传统,会试考试五年一次,一般由礼部主持,各郡县、属国的举人皆可应考,其中只录取三百名贡士,在之后还要进行殿试,待殿试后,那些考中庶吉士或前三甲的学子们还要在翰林院中苦修三年,才能出来做官,而未考中庶吉士的进士不过是授了最低品阶的小官,就被外放了出去。

如此细细想来,此番科举确实是机会难得。

考生们若是成绩排名靠前,不管是留在长安还是去吴楚之地,都是前途一片光明;即便是考得靠后了些,被外派做个小吏,也未尝不可!

要知道,东南沿海之地,一向富庶,即便是做个末品的小笔吏,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更何况,若换了以往,想要得到这样的好去处,可是还需要走好一番人脉关系!

读书到举人了,谁也不是个傻子!本来科考的最终归宿,也就是去为官断务,此次恩举,可谓是一条捷径了。

因此,甭管是复习得当还是不得当的,只要是身子无碍能进考场的,举子们纷纷都报上了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