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造纸术(2 / 3)
步都跟着各位工匠一起亲历亲为地调制实验,因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也是大梁目前最会造纸的人之一了。
汇报完毕后,他又引领着刘沂每一处的视察工作。
从舂捣的匠人处开始,刘沂脸上并没有太多惊喜的表情,经过热气腾腾的大釜,她就基本地点了点头,最后来到了占据了一大片空地的竹帘模具处,她只瞧了一眼,就一下子笑了起来。
只见晒粮食的木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片又一片的纸膜,钱多多笑着解释道:“这是在迎着太阳晒干呢!”
因为没有还漂白过,此时纸膜呈现出的颜色仍然是麻的褐黄。
刘沂再走上前去,细细一看,只见辛劳的工匠们将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随后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长公主殿下,您请看!”
刘沂双手接过了钱多多递过来的纸张,因为模具还比较小,这张纸呈长方形,高一尺,长二尺,写上一些书法练字,倒是很不错!再细细抚摸上去,手中的麻纸可比后世薄薄的纸张厚多了,触感不似后世薄如蝉翼,摸起来倒更像是布匹。
因着材料粗糙、简陋,刘沂发现,纸表面有不少让无恤皱眉的小疙瘩,翻过来后,背面未捣烂的黄麻、草迹、布丝等长纤维清晰可辨。
“这便是长公主殿下您要的麻纸?”众人倒是看不出好坏,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很是好奇地询问刘沂。
说起来,这些工匠们早已对刘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新点子来,再指派自己做点奇巧之物已经习以为常了。
其实,他们私下里也不是没议论过安乐长公主的神通广大,不过到底人是感恩的,刘沂毕竟极大的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生活,还提高了他们工匠的社会地位,因此,就算是好奇,他们讨论来讨论去,这些工匠们通常是以“贤者能知常人所未知,察凡俗所未见”来解释,自然而然地将刘沂当作神农一般的人物,并且持续向新加入的同僚灌输这种说法。
刘沂默然地研究了半响,才开口夸赞:“很好,虽然并未尽善尽美,但一个月能做成这样,已经极为不错了。”
原本一脸紧张的工匠们,闻言俱是松了口长气。
本来吧,见识过后世各式各样质量高级的工业制纸,刘沂对原始的麻纸并无太大的感觉。
不过这毕竟是大梁土地上造出来的第一片正儿八经的纸张,刘沂还是忍不住**漾了心神。
要知道,科技和文明的进步与知识传播、记述工具的创新是分不开的,现在,纸提前了若干年出现,私学开始兴起,士阶层也在崛起,被后世誉为“四大发明”的纸张又会带给这崭新的大梁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想到这番前景,刘沂不免微微有些兴奋。她轻轻捏了捏手中的麻纸,何况她也是有优点的,拉扯了两下后,刘沂发觉此物不仅纸质坚韧,而且不易变脆、变色。
“那便开始下一步的改良工作吧。”
刘沂发了命令,众人虽无半点头绪,便也只得暂且应下。
这时,忽然有个年轻的工匠,一直踌躇着要不要上前来。
“怎么了?可是造纸工作太辛苦?”刘沂自然是看到他了,连忙招手唤了过来。
那年轻工匠脸红着跑了过来,见到刘沂真容,耳朵根子更是红得要命。
“蔡大宝,你在那楞个啥劲儿?”钱多多见他还在发呆,连忙使了个眼色。
“哦,对,草民不辛苦,”那个叫蔡大宝的工匠腼腆一笑,随即顿了顿说道:“启禀殿下,其实草民中有一个想法……”
“哦?不妨说来听听。”刘沂从善如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