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逛盐场(一)(2 / 2)

加入书签

子,主要是这块地形实在不佳,您瞧那头以南的地方有些隆起,山线往往曲折蜿蜒,每逢下雨,这边的土地总是更湿润些,盐量自然就产的少了不少……”

是了!刘沂点点头,她想起方才那个贼头贼脑的管事说得阴雨连天的事情,心下便了然了几分,众所周知,盐场是露天作业,最喜及睛天风拂的天气,便于卤水蒸发结晶,一旦遇上阴雨天气,盐场启用虽启用一些类似于苫布类的盐田雨衣覆盖盐池,可这样长时间覆盖,卤水与阳光及空气隔绝,不能蒸发结晶,本就会严重影响原盐生产。若再加上地形的影响,就像是眼前这个小盐池处在山体的向风区域,受到降雨的影响就更多了几分,日晒不充足,湿气又排解不出去,能产出大量的盐才怪呢!

一想到盐对于人的重要性,刘沂皱皱眉头,盐即是人维持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商品经济仍然算落后的大梁王朝,没有比食盐更适合的交换品了。

“去看看那边晒盐去!”

此处的大盐场,临高面临琼州海峡,港汊众多,有大量天然滩田,海水的氯化钠浓度含量很高,寻常时候旱季的时候气温高,风力大,日照长,雨水少,是海盐生产的的好地方。因此他们目前多半还是采用煮盐法。而最常见的煮盐即是要晒盐了,而古法的晒盐完全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人力少了之后生产更加难以维系。可眼前的这块小盐池,单单这零星几个人是不够的。

要知道,即使在现代,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晒盐依然是一种劳动量很大,极端艰苦的工作,远不是在海滩上挖一些凝结、蒸池就可以批量出盐了。

刘沂在现代时曾经有幸去过广西农村见过盐场生产。在那边,工艺流程相对来说还算成熟的,它主要是海水由坝外引潮沟纳入坝内储水沟,用动力机械将水自高而低,经过干支水道送入蒸池,卤水达一定温度后,放入晒卤池后,再浓缩了一定程度,由输卤沟汇集回卤机房,再由动力扬至卤池,然后注入结晶池。据她记忆,当时的实践老师有提到过,卤深68厘米,浓度要保持在2628度,这样才能晒出盐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