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秋闱放榜,万众瞩目!(2 / 4)

加入书签

何以使野无遗贤,而朝多栋梁]”

谢栖鹤看到此经义考题,不由脸色微变,考题板上的朱砂字,竟如烙铁般灼痛了他的眼睛。

他喉间溢出一声嗤笑,指节捏得青白。

野无遗贤.

这不就是摆明了,把原本属于勋贵、外戚、门阀、世家的份额拿出来,要多选几个寒门士子么!

谢栖鹤冷笑。

这场经义考题,

如果所料不错的话,今科秋闱必定比往年,有更多的寒门士子,进入江南道秋闱三百举人之列。

至少两、三成以上,大约六十到一百名,寒门出身的举人!

如此大的份额,自然都要从江南门阀、世家的口中,进行抢夺!

不过,

虽心头义愤难填,他也不敢在考卷上发泄情绪,只能老老实实作答:破除门第之见,选贤任能。

——偏离考题宗旨,行文激愤,那可是科场考试大忌!

“臣闻周公用鬻薪之贤,齐桓举射钩之仇”

甲字一号考舍,一缕月光斜穿考舍。

江行舟略沉吟,

主考官的意图昭然若揭——此题明为经义之问,实则是为大周朝廷“压制门阀世族、提拔寒门”的国策张目。

若考生能直指“门第无用”之要义,必合上意。

思及此,他唇角微扬,提笔蘸墨,狼毫在宣纸上挥洒开来:

[对曰:

帝王经世,必藉英才;邦国隆替,实系选士。故明君求贤若渴,昏主蔽贤如仇。

臣观《尚书》有‘野无遗贤之训,《诗经》存‘硕鼠之讥;盖圣主临朝,必刈蒿莱而显芝兰;庸君在位,常蔽珠玉而重瓦砾。

九品中正选官之弊,尤在拘泥谱牒。崔卢望族,虽庸必录;郑王世胄,无才亦迁。致使赵壹作《刺世》之赋,左思发《咏史》之叹。

伏惟陛下:宜广开贡举之路,破除门第之限;法太宗以策论试实用之方。

臣尝思之:非成康之世独多皋夔,乃皋夔之遇独在成康。陛下若能垂裳而收俊乂,则夔龙满朝,何愁天下不治]

江行舟笔锋收处,一滴墨珠悬于毫端,在月光下泛着幽微的光。

丙字三百五十号考舍。

顾知勉擦着额头的汗滴,汗水浸透粗麻内襟,飞快书写着。

他的笔尖在颤抖,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

放在往年,以他的身份,能挤入前一千名已经是侥幸。他这等寒门士子,前两轮恐怕已经被黜落了。

但,最大的侥幸,还是这最后一道经义考题——破除门第!

这是他这寒门士子十余年积压的霜雪,终于等到春阳!

那个在薛氏私塾勤勉求学的身影,

那件打了三处补丁的襕衫,寒冬腊月奔走十里求学的孤影。

此刻都化作笔下惊雷——

“臣闻.

选士不问阀阅,取人不限贵贱!”

甲字七十三号考舍。

烛火摇曳,映照出曹安眸底一抹暗金流转,似有文气氤氲。

他指尖轻点案上考卷,纸页无风自动,隐约泛起细微的墨色涟漪——

此乃江阴曹氏,一脉单传的独门秘传《折桂文术》,以文气窥天机,可改运数、增文缘,历来为举子梦寐以求之术。

不敢说能中解元,但是中举还是比较轻松!

“[问:为政之要,首在得人。]”

他目光微凝,唇角浮起一丝成竹在胸的笑意,提笔疾书。

“[对曰:国以才立,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