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大纲三(2 / 5)

加入书签

造假的就算知道有印章,也刻不出这个劲儿来。”陈师傅说着,拿起刻刀,在一块胡桃木片上演示,不到10秒,一个米粒大小的“槐”字就刻好了,对着阳光看,笔画间的细节清晰可见。

老周则提出,在每罐“听槐雪”槐花茶的封口处,贴上一张手工盖的红章——章面是老周自己设计的,中间是“听槐雪”三个字,周围环绕着五片槐花图案,每一张红章都是老周用朱砂手工盖上去的,盖印时的力度、朱砂的多少都有差异,有的章颜色深一些,有的边缘会有细微的朱砂晕染。“我炒了38年茶,盖章的手艺虽然不算什么,但每一张章都带着我的劲儿,机器盖的章整整齐齐,没有这个味道。”老周边说边拿出一张棉纸,蘸了点朱砂,轻轻一盖,一个鲜活的红章就出现了。

就这样,“槐韵礼盒”有了“技术+手工”双重防伪屏障,但鱼灼音知道,光靠企业自己打假还不够,必须让消费者和农户也参与进来,形成“全民打假”的合力。他让市场部制作了“真假礼盒辨别手册”,手册里不仅有防伪码查询、温变油墨、手工印章的辨别方法,还特意标注了“细节辨别要点”——正品胡桃木盒身有天然木香,遇水后纹理会更清晰,而假货的木纹漆遇水会掉色;正品“听槐雪”槐花茶冲泡后,花瓣舒展呈淡黄色,茶汤清澈,而假货要么颜色发黑,要么茶汤浑浊;甚至连礼盒里的“槐花手札”,正品宣纸摸起来有粗糙的纤维感,而假货用的是普通纸张,手感光滑。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辨别方法,鱼灼音还在“槐香”官方App和公众号上,推出了“匠心辨真假”系列短视频,由陈师傅、老周和王阿姨亲自出镜——陈师傅拿着正品和假货,教大家找雕刻角落的“槐”字印章;老周对比真假“听槐雪”的冲泡效果,讲解手工炒茶和机器制茶的区别;王阿姨则展示正品和假货“槐风酥”的馅料,正品馅料里能看到完整的槐花蕊,而假货里全是碎渣。短视频上线后,不到三天,播放量就突破了500万,很多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原来辨别真假这么简单,以前都没注意这些细节”“跟着陈师傅找小印章,真的很有成就感,以后买礼盒再也不怕被骗了”。

针对农户,鱼灼音召开了种植基地农户大会,跟大家说:“现在市场上有假货,不仅坑消费者,也断咱们的财路——要是消费者买了假货,以为‘槐香’的产品不好,以后不买了,咱们种的槐花再好,也卖不出去。”他给每户农户都发了“辨别手册”,还请市场部的员工现场演示辨别方法,同时推出了“农户打假奖励机制”——农户要是在当地市场发现假冒“槐韵礼盒”,只要拍下照片、记录下销售地点,反馈给“槐香”打假维权小组,一经核实,就能获得2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奖励;要是能协助监管部门找到造假窝点,奖励更是提高到5000元。

甘肃定西的农户老李,以前总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这次听完鱼灼音的话,也主动加入了打假的队伍。有一天,老李去县城赶集,看到一个路边摊在卖“槐韵礼盒”,价格比正品低了三分之二,他想起手册里的辨别方法,假装要买,拿起礼盒摸了摸——盒身没有天然木香,反而有一股油漆味,logo用手摸了半天也没变颜色,他立刻用手机拍下了摊位照片和礼盒细节,然后偷偷给“槐香”打假维权小组打了电话。

维权小组接到电话后,立刻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赶了过去。经过检测,路边摊的“槐韵礼盒”全是假货,里面的槐花茶甚至是用过期的菊花和槐花碎混合而成的。执法人员当场没收了所有假货,还顺着摊主的线索,找到了一个隐藏在县城郊区的假货仓库,缴获了1000多盒未售出的假冒“槐韵礼盒”。事后,鱼灼音按照奖励机制,给老李发了500元奖金,还在农户大会上表扬了他。“以前觉得打假是企业的事,跟咱们没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