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百四十章一代天子一代臣(国庆节加更)(4 / 6)

加入书签

    李思远为官四十多年,入阁有二十多年,担任首辅有十三年之久。

    承平帝在位期间,李思远深得承平帝信重,几乎将国事朝事托于李思远之身,而李思远也没有让承平帝失望。

    李思远的门生旧故遍布官场,但从未结党,从不营私,门生无数,却在朝堂上无权倾之势,在民间亦无赫赫之名。

    论直名,其还不如刘元府,论文名,其更算不上出众。

    就是这样一位老臣,让大荣朝堂十余年中正平和,除了皇子之争外,没有出现任何大的动荡。

    在杨正山看来,李思远绝对是一个能臣,识大体,顾大局,斡旋于皇帝与文臣之间,统筹国事朝政,虽无赫赫之功,却有柱国之能。

    而如今延平帝刚刚登基半年多,李思远居然要辞官!

    是李思远的身体出了问题,还是延平帝容不下李思远?

    杨正山放下手中的信件,眼眸微垂。

    李思远的身体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李思远是在早朝上上奏乞骸骨的。

    也就是说延平帝容不下李思远。

    是啊!

    李思远虽然不是权臣,但他执掌内阁十余年,可以说是当今朝堂第一臣。

    承平帝能压住李思远,可延平帝却无法压住李思远,若延平帝想要收拢权柄,那李思远无疑就成了他的绊脚石。

    延平帝想要掌握朝堂大权,就必须搬走李思远这座大山。

    或许李思远也看透了朝局,才主动辞官。

    可问题来了,如果李思远辞官了,那朝堂国事当由谁主持?

    而一旦辽远和平远两省爆发旱灾,延平帝和新任首辅是否能稳住局面,及时救灾?

    杨正山还是希望李思远能主持朝政,有李思远在,最起码能保证旱灾爆发时,朝堂能及时的拿出应对的方案。

    而一旦李思远离开朝堂,谁知道接下来的朝堂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惜这种事他无法插手,他总不能上奏跟延平帝说朝堂离不开李思远吧。

    如果他真的这样说了,估计延平帝会更加急迫的将李思远赶出朝堂,而且还会连杨正山一起罢官。

    至于上奏旱灾的事情,张明忠已经提醒过他了,这种是不能乱说,说了只是自找麻烦而已,根本无济于事。

    杨正山长叹一声,“希望新任首辅能够稳住朝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