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百四十章一代天子一代臣(国庆节加更)(3 / 6)

加入书签

sp;  而除了重山关内的钱庄外,这一个月来,重山镇各州城各县城也相继开办了重山钱庄的分号。

    不过相比于重山关内钱庄,这些分号的入账的银钱就要少很多了。

    几个州城的分号还好点,开业之初,每日还能入账上万两,最终稳定在每日四五千两上下。

    而县城内的分号,每天的流水甚至都不到千两。

    这也是正常情况,州城还有很多官吏和商户支撑钱庄的业务,可县城就只剩下一些小商户和地主了,入账的银钱少也很正常。

    重山钱庄走上正轨,总兵府的现银也就变得充裕起来,虽然还远远达不到杨正山所需的千万两白银,但最起码短时间内总兵府是不缺银子用的。

    大笔的银钱从重山镇各地运到重山关,同时大量的粮食也从各地运入总兵府的粮仓。

    眼看着运来的粮食越来越多,总兵府不得不紧急建造了数十座大型粮仓。

    时间来到三月底,天气已经开始回暖,春耕即将开始,整个重山镇又拉开了一场大建设的序幕。

    杨正山又开始忙得脚不沾地。

    为即将到来的旱灾做准备不能耽搁,但重山镇的发展同样不能耽搁。

    玻璃作坊还在继续招募学徒,镇标五营依然还在招募训练将士,各地援兵营也在招募和训练将士。

    同时黑云城的建造,官道的修缮也提上了日程,各路参将幕府正在征调青壮。

    而随着天气回暖,迎河之上终于出现了一艘艘商船。

    大量载满粮食的货船停靠在重山关北的码头上,大量青壮民夫在码头上装卸货物,大量的车马来回在重山关和码头之间。

    整个重山镇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就好像有个开关被按下了一样,让原本因为寒冷而停滞的重山镇启动起来。

    而在重山镇大搞建设的时候,京都朝堂上的局势却进入了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阶段。

    四月初八。

    杨家正在为杨承业的婚事做着准备,而杨正山却收到了自己京都的传信。

    信是武铮派人送来的,是关于朝堂上的变化。

    信中提到四月初二,内阁首辅李思远上奏乞骸骨,延平帝不允,四月初四,李思远再次上奏乞骸骨,延平帝再次驳回。

    侯府主院中,杨正山看着信中的内容,面色有些凝重。

    李思远要辞官!

    这对朝堂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