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武器生产,警卫连换装(1 / 7)
石毅没有回家,而是顶着晨曦微露的天光回到办公室。
他摊开信笺,提笔蘸墨,以“红星第三机械制造厂党委并转呈部领导”的抬头,书写一份措辞极其严谨、分量却重逾千钧的“技术储备可行性报告”。
报告中,他着重阐述了基于新型机床加工能力提升,对现有制式枪械进行工艺优化、提升精度与可靠性的若干具体方案(此为明线),并极其隐晦地提及,结合对前沿材料(如轻质高强度合金)的探索和对新型自动原理(如“混合能量驱动”)的理论推演,初步判断存在研制重量更轻、火力持续性更强、环境适应性更广的新型班组支援武器的可能性(暗指81杠和81班机),以及……探索性构建营连级压制与反轻型装甲火力的技术路径(89式重机枪)。
至于巴雷特、88狙和那台金属风暴制造者(CS/LM12),报告里只字未提。
最后,他恳请部里,鉴于三机厂当前独特的技术积累和高度保密的厂区环境(全部退伍军人组成。),允许成立一个精干的“技术预研攻关小组”(代号“启明”),进行小范围、最高等级保密状态下的原理样机试制与深度验证,为未来可能的型号立项积累宝贵经验、规避潜在风险。
最后他写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厂后的山占据下来,领导应该会批,毕竟山上什么也没有。
但对于石毅来说,后面的山,可以打造一个隐蔽性极强,安全性很高的机密车间,他准备将零号车间搬进山里去。
报告写完,密封,通过厂内绝密渠道火速发出。
几天后,军部的批复如约而至。没有热烈的嘉奖,没有明确的型号任务,只有一份加盖着鲜红绝密印章、措辞同样滴水不漏的指令:
“原则同意红星第三机械制造厂成立‘技术预研攻关小组’(代号‘启明’),特批山地作为机密车间使用,在确保绝对保密前提下,进行相关技术路径探索与原理样机试制。所需特殊材料清单,按程序特批。
试制成果及验证数据,需形成绝密专报,直呈军部。望严格控制知密范围,确保万无一失。”
石毅看着这份批复,嘴角终于勾起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这柄“尚方宝剑”虽然单薄,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