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武器生产,警卫连换装(2 / 4)
建军,如同出鞘的利剑:“李连长,‘启明’小组的安危,三机厂的安危,从此刻起,就托付给你和你的警卫连了。”
李建军“唰”地起身,胸膛挺得如同钢板,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厂长放心,警卫连全体指战员,以鲜血和生命向党旗、向厂党委保证!
保密库已按最高战时防御标准,保密车间设置三道岗哨,一小时一换,子弹上膛,进入战士警戒状态,警卫连全员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一旦出现敌情,可随时支援。
任何未经授权人员或车辆进入警戒区,警告无效后,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所有参与零号车间的工人同志,生活区、工作区完全物理隔离,进出路线专人引导、全程监控,并安排最可靠的老兵进行贴身护卫和思想动态观察。”
“好!”石毅重重一掌拍在李建军肩上,“不仅要防外贼,更要警惕无形的侵蚀,思想上的弦,必须绷得比钢丝还紧。
所有核心人员,建立思想档案,定期谈话,任何异常苗头,哪怕一丝一毫的动摇或打探,立即隔离审查,向我直接报告。记住,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
会议结束,“启明”计划正式启动。
零号车间开始全力生产。明亮的灯光下,被精挑细选出来的退伍兵骨干们,眼神中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和一丝面对精密机械的紧张。
他们虽然没有老师傅数十年沉淀的手艺,只是初学乍练,略懂一二,但他们有铁一般的纪律、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任务近乎本能的忠诚。
杨工成了最严厉的教官。他简化图纸,将复杂的工序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手把手地教。
如何用普通车床结合特制工装,加工出高精度的枪管导气孔;如何在简陋的热处理条件下,通过精确控制炉温和淬火介质,获得理想的枪机硬度;如何用刮刀和研磨膏,依靠千分尺和肉眼,硬生生将闭锁面研磨到镜面般光滑、严丝合缝……
汗水浸透了工装,油污沾满了双手,虎口被锉刀磨出血泡,但他们眼中只有专注,只有图纸上那不容丝毫偏差的尺寸线。
每一次成功的加工,每一次顺利的装配,都换来无声却充满力量的击掌。这里没有师徒的尊卑,只有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战友,一支支凝聚着汗水、智慧与绝对忠诚的枪械,在这群钢铁战士的手中,如同精密的战争艺术品般诞生。
石毅则化身为最高效的后勤总管。他拿着“启明”小组的特批清单,在部委的走廊、兄弟单位的车间、甚至通过李怀德等朋友的私人渠道,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蜂,为车间争取着一批批关键的特殊钢材、高强度弹簧钢、稀缺的铜合金弹壳料、高性能发射药。每一次材料的到位,都让零号车间的进度条向前狠狠推进一截。
这期间,李怀德如约而至,又送来了一批品相上乘的虎骨和几支根须虬结的老山参,脸上的笑容带着心照不宣的意味。
石毅也爽快地回赠了三十斤药酒,并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李哥路子广,不知能不能留意下特种轴承钢或者粉末冶金钨芯的消息?我这搞精密设备的,对这些‘硬骨头’材料可头疼得很。”
李怀德眼中精光一闪,哈哈笑着拍了拍石毅的肩膀:“老弟放心包在哥哥身上,我去想想办法。”
时间在汗水与钢铁的交响中悄然流逝,两个月后,零号车间深处,对了,在这段时间零号车间已经搬迁至三机厂后面的山里,要不然也用不到这么长的时间。
车间边缘位置,一排排崭新锃亮的枪械,如同等待检阅的钢铁士兵,整齐地排列在铺着深绿色帆布的长桌上,散发着冷冽的幽光与淡淡的枪油气息。
左侧,五十支81式自动步枪(八一杠)枪托折叠,紧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