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专家到来,前往松辽盆地(5 / 7)
甚至风向对伴生气扩散的干扰……
每一个细节都被专家们反复盘问、推敲、质疑。
石毅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清晰的条理,他的回答基于实地观察,有根有据,逻辑严密。对于不确定或无法当场回答的问题,他坦诚地表示“当时条件所限,未能深入观察”或“需进一步勘探验证”,绝不妄加猜测。
周慧兰坐在一旁,看着石毅在专家们强大的气场和密集的寻问下,沉稳应对,看着他展现出的远超她想象的深厚学识,心中充满了自豪。
当专家们的问题偶尔涉及到她当时在场的感受时,她会立刻补充一些直观的细节,比如“那油摸上去特别粘手,甩都甩不掉”,“挖开时那黑油好像还往上冒了一点点小泡”等等,为石毅的判断提供了佐证。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当最后一位专家的问题得到解答,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寂静片刻后。
“石毅同志,”黄总工的声音响起,“你的发现,你的判断,你的这份报告……帮了我们大忙了,”他顿了顿,“这不仅仅是油苗,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几十年来,踏遍千山万水,苦苦追寻的那个东西!”
他猛地站起身:“时不我待,立刻准备出发,目标——松辽盆地!
调集所有能调集的力量,组织精干队伍,带上最精良的轻便钻机,我们要在渗出点附近,立刻开钻验证。”
黄总工的话语如同一声惊雷,在会议室里炸响,也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心火。
首长和政委霍然起身,神情激动:“是!黄总!基地全力保障!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短短三天之内,一支由顶尖地质专家、经验丰富的钻井工人、精悍的工程兵和武装保卫人员组成的庞大联合勘探队集结完毕。
两台现在国内最先进的轻便式顿钻钻机被拆解装车,成箱的钻杆、套管、泥浆材料堆积如山,精密的测量仪器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厚厚的防震材料里,发电机、帐篷、给养、药品……各种物资流水般汇集。基地的卡车排成了长龙,引擎的轰鸣昼夜不息。
石毅和周慧兰自然在队伍的核心名单之中。石毅被任命为现场地质指导组副组长,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