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开会,怒斥技术科,攻坚小组的到来(1 / 6)

加入书签

翌日清晨,石毅来到军一厂后,就一头扎进了办公室。

石毅没有立刻投入研究那些复杂的光刻机图纸,而是坐在办公桌前,思考着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超越时代数十年的芯片知识体系,拆解、转化、灌输给即将到来的“种子”?

这不仅仅是技术传授,更是一场思维模式的革命。他需要搭建一座桥梁,一端连接着系统内那些精妙绝伦的前沿理论,另一端则必须牢牢扎根在当前国内材料、工艺、认知水平的土壤上。

“从基础开始……半导体物理、固体电子学……数学是根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必须过硬……然后是工艺,光刻、刻蚀、掺杂、薄膜沉积……每一步都需要配套的材料学、化学、精密机械知识支撑……”石毅低声自语,拿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勾勒出知识树的主干和繁茂的枝杈。

那些需要超精密光刻机或先进EDA软件才能实现的技术就算了,重点放在接触式/接近式光刻、湿法刻蚀、扩散掺杂等现阶段“跳一跳”可能够得着的工艺路线上。

每一个技术点的理论,他都在旁边标注了“实验验证优先”、“结合现有设备改造”、“强调物理图像理解,淡化复杂公式推导”等提示。

这是一份极其务实的“技术理论学习”,目标明确,不求立刻攀登珠峰,但要稳稳地站上通往未来的第一级台阶。

写完后,石毅将它放好,然后通知开会。

半小时后,军一厂小会议室。

陈雪茹、刘静雅、周慧兰、陈工(陈卫国)以及李建军围桌而坐,目光都聚焦在主位的石毅身上。

桌上除了茶水,还堆放着几份刚刚送来的文件——少年训练营第一周总结报告、新机床生产线调试问题汇总、55式枪族新批次卡壳率分析初步报告。

石毅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沉稳有力:

“建军,训练营开局良好。下周起,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按计划加入战术协作、方向辨别和战场救护基础。同时,我有个新想法。”

石毅目光扫过众人,“利用厂里的资源,在训练中后期,适当加入‘文化课’和实践课。”

“请技术科、生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