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光刻机(4 / 5)

加入书签

很可能是上次加工后清理时残留的微小金刚砂颗粒造成的。

“厂长……我……”孙铁蛋满脸羞愧。

“不是你的错,是清洁度要求超出了我们以前的认知。”石毅拍了拍他的肩,“这就是为什么图纸要求装配环境尽可能无尘,要求所有零件装配前必须在超净清洗液中反复超声清洗。

记住,微米级的精度,灰尘就是死敌,重新清洗所有相关部件,装配台用丝绸蘸酒精再擦三遍,装配时带细纱手套。”

时间在刺耳的切削声、沉闷的铸造声、单调的研磨声和石毅时而严厉时而耐心的讲解声中,一天天流逝。

工坊里灯火彻夜通明,每个人的眼窝都深陷下去,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带着一种近乎狂热般的专注。

图纸上那些冰冷的线条和苛刻的要求,在一次次的失败、调整、再尝试中,渐渐被赋予了温度,变成了他们手中正在艰难成形的零件。

几周后的一个傍晚,少年营结束了一天的文化课和基础队列训练。张海洋眼尖,看到后勤处的周阿姨带着几个女工,推着几辆盖着厚棉被的保温餐车,没有像往常一样走向食堂,而是拐向了那个被严密把守的仓库区方向。

空气中飘来一丝比食堂大锅菜诱人得多的肉香。

“周阿姨!”张海洋忍不住喊了一声,“送哪儿去呀?这么香!”

周慧兰停下脚步,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带着笑意:“是海洋啊,给芯片实验室和工坊的专家、师傅们送小灶。他们啊,天天熬到后半夜,得吃点好的补补。”

“工坊?就是哥说的那个……光什么机吗?”石小红也好奇地凑过来。

“对,光刻机。”周慧兰点点头,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压低了一点声音,“听说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了,石厂长他们都好几天没怎么合眼了。”她没再多说,推着餐车匆匆走了。

张海洋看着仓库方向隐约透出的灯光,又闻了闻空气中残留的肉香,心里像被小猫爪子挠了一下。有嘴馋,更有好奇。

与此同时,光刻机工坊的核心装配区,气氛凝重到了极点。巨大的铸铁基座已经稳稳地安置在填充了细沙(用于被动减震)的深坑里。

基座上方,经过无数次失败、返工、近乎偏执的清洁和调整,那套由钱师傅呕心沥血磨制,勉强达到图纸要求下限的石英透镜组,被极其小心地安装进了粗犷而坚固的镜筒支架内。

旁边,赵红军和孙铁蛋联手,几乎是用绣花的功夫,将样品台和掩膜版框架的精密滑动、微调机构装配完毕。

陈工亲自操刀,将改造过的高压汞灯及其简陋的滤光、聚光系统安装到位。

这台机器的每一个主要部件,都凝聚着难以想象的汗水、智慧。它们被小心翼翼地组合在一起,像一件巨大而粗糙的钢铁艺术品,静静地矗立在仓库中央。

所有能做的准备都已做完。剩下的,就是第一次通电,第一次点亮那束承载着无数期望的“刻刀之光”,进行第一次简陋的光路校准和功能性测试。

仓库里所有的杂音都消失了。参与核心装配的十几个人围在机器周围,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着那冰冷的金属躯体。

石毅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的扫过每一个关键接口,最后一次确认线路连接。

“准备……通电!”他的声音带着金属的质感。

负责操作开关的李建军(被临时调来保障安全)手心全是汗,用力按下了粗大的闸刀开关。

嗡……低沉的电流声响起。控制汞灯的镇流器发出轻微的嗡鸣。

几秒钟的沉寂,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突然——

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