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太阳初啼了(1 / 6)
第三十八天。深夜。一号CS线圈即将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关键的——低温真空压力浸渍(VPI)及高温固化。
整个车间静得可怕,只有设备的运行声和人们粗重的呼吸声。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石毅、钱伟、赵工、吴老,全都聚集在中央控制室里,隔着玻璃墙,盯着那个已经完成绕制、被吊装进入VPI罐中的线圈。
操作台上,各项参数——真空度、温度、压力、树脂温度、粘度、流量——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负责操作的老师傅手心里全是汗,每一次确认都重若千钧。
石毅站在最前面,双手抱胸,面无表情,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流程一步步进行。抽高真空、预热、树脂注入、加压浸渍…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最关键的高温固化阶段开始了。
控制室里的气氛几乎凝固,人们死死盯着温度曲线和内部局部放电(PD)监测仪的读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温度在稳步上升。PD监测仪上只有一些背景噪声。一百度…一百二十度…一百五十度…到了上次发生事故的温度临界区。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石毅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PD监测仪依旧平静。温度继续爬升…一百七十度…一百八十度…预定最高温度,开始进入保温阶段,PD监测仪依旧没有异常信号。
保温时间到。开始程序降温,当温度终于降到安全范围,VPI罐的压力恢复正常,指示灯显示“工艺完成”时…
控制室里死寂了足足三秒钟。
然后,“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声音带着哭腔。
瞬间,巨大的欢呼声、掌声、甚至是如释重负的嚎哭声爆发出来,几乎要掀翻车间的屋顶。
钱教授猛地摘下眼镜,不停地擦拭着镜片,手抖得厉害。
赵工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口喘着气,仿佛刚跑完一场马拉松。
吴老擦着眼角,喃喃道:“成了…真的成了…”
石毅缓缓松开了紧握的拳头,掌心已经被指甲掐出了深深的印痕。他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他没有欢呼,只是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张激动得扭曲的脸,重重地点了点头。
“立刻进行无损探伤和初步电性能测试。庆祝,等完全确认合格后再说。”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仔细听,能察觉到一丝的颤抖。
后续的检测结果令人狂喜。新线圈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甚至略有超出,绝缘性能完美,内部没有任何缺陷。
消息传出,整个基地沸腾了。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他们能感受到那笼罩了基地一个多月的严肃气氛的骤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昂扬的斗志。
CS线圈的突破,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金乌”工程的进度骤然加速。
第四十五天,第二个CS线圈也顺利通过VPI处理,同样成功。
第五十天,所有环向场线圈(TF线圈)制造完成。
第五十五天,极向场线圈(PF线圈)组陆续下线。
第六十天,第一个CS线圈成功通过超导性能测试,在液氦温度下达到并超过了设计的临界电流。测试现场再次爆发欢呼。
磁体系统的核心部件陆续被吊装进入地下洞库,开始进行总装。
赵工程指挥着工人们,操纵着龙门吊和精密调整工装,将那些重达数十吨、价值连城的超导线圈,一点点地嵌入杜瓦容器中,与预先安装好的支撑结构精确对接。
钱伟团队的测量人员时刻跟踪着,实时监测着每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