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承影01号原型机试飞(2 / 7)
/p>
会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方案都有其价值,但也都有明显的局限性。
石毅的目光扫过全场,大脑飞速运转,整合着各方信息。片刻后,他开口,声音沉稳:“单独任何一个方案,恐怕都难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解决方案。”
他走到电子白板前,拿起笔,飞快地勾勒起来:
“气动组不要放弃外形微调优化,哪怕只能提升1%的临界速度,也是宝贵的增益。重点考虑非对称微调或者自适应可变形的可能,哪怕只是为未来技术做储备。”
“材料组立刻启动‘龙鳞-2S型’的紧急研制,目标就是在不显著增加重量和削弱防护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纳米级掺杂和织构调控,将其固有振动频率提升15%以上,远离当前的危险区间。这是基础。”
“结构组配合材料组,研究在震颤核心区域内部,采用一种‘梯度变刚度’支撑结构。
不是简单增加厚度,而是模仿生物骨骼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在关键传力路径上精准增材,非关键区域做减重镂空,实现刚度和重量的最佳平衡。”
他看向动力学组负责人,“主动振动抑制系统,这个思路很好,不能放弃。
但我们不追求全覆盖,而是在材料组和结构组工作完成后,通过精准模拟,找出最终无法避免,残余振动最强烈的几个‘热点’,进行重点布防。
研制超小型、高可靠性、低功耗的压电作动器单元,集成到蒙皮之下,作为最后一道保险。”
他放下笔,目光灼灼:“这是一个组合拳。气动优化争取空间,材料升级奠定基础,结构优化精准强化,主动抑制查漏补缺。
四管齐下,务必将这个震颤问题彻底解决在‘承影’01号原型机上天之前。
各小组立刻行动,我要在72小时内看到初步的细化方案。”
石毅清晰有力的决策和任务分解,瞬间驱散了会议室内的迷茫气氛。各位负责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眼中重新燃起斗志,领命而去。
庞大的科研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实验室里,材料学家们通宵达旦地进行着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样品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