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淘宝”是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3 / 3)
“重信,这件关系阿里生死存亡的大事就交给你来负责,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让陈天提前收到风声。”
蔡重信郑重点头,见马芸没有补充,领命而去。
......
2000年3月10日。
大洋彼岸无数股民都将铭记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而对国内,也是一个注定载入华夏互联网发展史册的特殊日子。
淘宝网横空出世,以摧枯拉朽之势重铸国内电商格局。
百万人哄抢e,两分钟售罄的场面让无数网民回味无穷。
11日清晨。
淘宝网公布首日运营数据:单日交易额2000万元,客单价70元,30万消费者完成交易,成交商品超100万件。
这份成绩单不仅刷新了国内电商平台的所有纪录,更让“网购”这个新鲜词汇一夜之间走进千家万户。
整个行业为之震动。
在此之前,国内电商市场可谓一潭死水。
号称行业龙头的易趣完全照搬美国eBay模式,主打二手交易平台,却忽视中美消费文化的巨大差异。
枉顾国人并没有米国那么悠久的二手文化,发展十分有限,并没能在网民中引发什么讨论,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么一个“小众”C2C二手平台。
易趣上虽也有一些卖一手货的卖家,但却与平台本身的主营业务不契合。
店铺生意堪称惨淡,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热情去经营店铺。
但淘宝网的出现,让这些活跃于易趣和其它电商平台上的卖家意识到:“网上卖货真的能赚钱,还是赚大钱!”
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有效化解了买卖双方的信任危机,让网购不再是一场冒险。
丰富的商品品类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则让“足不出户购遍天下”成为现实。
就这样,淘宝网上线第二天。
不仅卖家数量极速增加,许多原本未曾网购过的网民也被淘宝网的“物美价廉、交易安全”吸引了过来。
“陈总,今天上午的成交额已经追平昨天全天,新增商家500家,审核团队都快忙不过来了。”刘强冬兴奋的前来汇报。
陈天保持着清醒:“宁可慢一点,也要把好质量关,不要放一些无良卖家进来。”
“特别是假货问题,必须零容忍,发现一例就封店,必要时永久拉黑经营者身份信息。”
他虽然用了“淘宝”名字,但可不想背负前世淘宝那些骂名。
前世马芸前期为了吸引商家入驻,监管不严甚至是刻意放纵,导致淘宝网假货横行,无数消费者都吃了大亏。
后期有所整改打击,但为时已晚,“假货”平台已经深入人心,这个坏名声也将伴随淘宝一辈子。
前车之鉴犹在,陈天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淘宝”这个名字承载的不仅是前世回忆,也是一份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