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浸润式光刻(2 / 4)
400亿美元左右的区间来回震荡。
而林本坚最终选择的中芯呢?
其虽是大陆刚刚成立的半导体企业,却不是一穷二白开局,通过陈天的资本运作,世大半导体人才和设备全部转到了中芯。
技术方面,世大半导体当初是能和台积电正面打擂台的存在。
哪怕耽误近一年,后续也完全有追赶机会。
资本背景方面,中芯的背景同样硬得没边,国资投入能保证其不受政治因素影响。
而华夏最大互联网巨头创始人陈天的入股,则能帮助中芯迅速在业界打响名头,产品不愁销路。
中芯背后有这两大股东全力支持,综合实力真未必输于台积电。
就是全面考虑了两家的优劣对比和综合实力,林本坚才在台积电先行邀约的情况下,不惜得罪台积电,选择加入中芯。
职位和股份只是林本坚加入的原因之一。
中芯要真是个看不到未来,一穷二白的小作坊,哪怕给他一半股份,让他担任公司董事长,他也不会选择加入。
想到这,林本坚收起思绪,抬头问道:“陈总不惜重金邀请我加入,想必是看上了鄙人身上某项特长,还请吩咐。”
林本坚称呼上的变化和主动请缨的态度,让陈天颇为满意。
这说明对方已经开始融入中芯,没在把自己当外人。
听到林本坚主动发问,陈天考虑着怎么让对方正视自己接下来即将提出的疯狂构想。
他理了理思路,开口道:“半导体方面我是纯粹外行,但我有一个小想法,想向两位教授请教看看是否可行。”
说完,陈天看向张如京和林本坚,大半目光落在林本坚身上。
“请说。”两位大拿很给面子的齐声说道,哪怕不混互联网圈,但也听说过陈天“点子王”的名头。
他们也颇为期待,这位互联网领域的天才少年,在半导体领域能发表些什么独到见解。
雷君却对这一幕十分眼熟,每当陈天用这种“我有一个想法”的开场白时候,接下来一定会抛出些惊世骇俗的“言论”。
“我听说半导体行业在157纳米波长上卡了七八年之久,迟迟无法进一步突破,业界称之为遇到了物理瓶颈,技术‘撞墙’。”
说到这,陈天顿了顿,两位教授同时点头,表示却有此事。
陈天接着说道:“据我了解,光刻机的透镜和硅晶圆之间目前是空气,而空气的折射率≈1.0。”
“那我们能不能考虑把空气换成一层纯净的水,利用水高于空气的折射原理,在镜头角度不变的情况下,让193光波在水中缩短至134。”
“光波更小,就能刻画出更精细的电路图形,芯片制程技术自然随之提升。”
“两位教授觉得我这个小想法有没有可行性?”
“不可能!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张如京脱口而出道,旋即意识道言辞可能太激烈。
陈天毕竟是外行,犯这种常识错误可以理解。
张如京语气缓和下来,解释道:“首先以水为介质容易产生污染,且水中的气泡会影响光刻精度。”
“在光刻阶段,任何一丝的误差都会导致整张晶圆报废,而水中的气泡几乎无处不在。”
张如京话说一半,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显,陈天这个构想完全没有任何基础条件支撑,绝不可能实现。
陈天也不恼,目光转向没有发言的林本坚,接着说道:“张老您提到的两点难题,技术层面能不能解决呢?”
“能不能提炼出不污染镜头的高纯净度水,让水不产生气泡,或者说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