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雷君的成功秘诀(1 / 4)

加入书签

对苹果的收购已成定局,乔布斯也已返回美国,着手筹备两家公司的合并重组事宜。

从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苹果在法律意义上已归属e。

乔布斯“功成身退”,而陈天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

如何筹措这笔巨额收购资金。

尽管他早先倾向于启动e融资通道,利用米国风投的资金来完成对苹果这家米国企业的收购。

这是最简单、最快捷获取大额外汇的方式。

但事到临头,陈天却犹豫了。

他比谁都清楚,e此时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其真正的价值远未被市场充分认知。

哪怕他开出一个在旁人看来已是高估的报价,但在未来回首,这些风投依然会赚得盆满钵满。

这也就意味着,陈天还是吃了个哑巴亏。

但资本游戏从来就是如此,你想要别人的钱,别人就要拿走你的股份,赌一个不太确定的明天。

这本来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交易,毕竟未来谁说得准?

尤其是迭代速度极快的互联网行业,风险投资本身也承担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但问题就在于,陈天能清晰看到e的未来。

因此,每一次融资、每一次让渡股权,对他而言都仿佛是一次割肉。

不想割肉,那就只能转向在国内筹措资金,直接向央行申请贷款,或许凭借几分情面真能批下来,但这无疑会引来诸多议论与非议。

若是华夏币还好说,可苹果股东绝不会接受华夏币交易,只能使用外汇。

可二十一世纪初的华夏,自身仍处于外汇紧缺阶段。

国家正急需大量外汇从西方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此时除了少数国企,国内几乎没有几家企业市值能达到24亿美元,更不用说要从央行一次性获得如此巨额的外汇了。

央妈现在也并不宽裕。

它甚至还在指望陈天这个“争气”的、成功出海的孩子,能从国外赚取外汇反哺国内。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愿意拿出宝贵的外汇支持他去收购一家米国“电脑公司”?

陈天还记得,当初CC出海时急缺外汇,要在全球配置服务器和设立办公点。

他找到相关领导说明情况,最终申请到了十亿美元的外汇额度。

额度虽然是批下来了,但在当时外汇捉襟见肘的背景下,央行方面表示只能分期拨付。

结果,除了第一个月到位的一亿美元之外,剩余的额度就再也没了消息。

好在那一亿美元确实解了橙天的燃眉之急,让CC得以在美国初步站稳脚跟。

后来,依靠CC和美版农场自身的盈利,公司已经能够在海外持续发展,陈天也就没有再继续追讨剩余的外汇额度。

如今再找央行贷款这条路,大概率是走不通了。

即便对方碍于情面愿意给出承诺,后续能否真正兑现,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是不想给,是实在无能为力,当前国内需要外汇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但苹果收购案拖不得。

不融资、不贷款,这二十四亿美元,又能从哪儿来呢?

陈天眉头紧锁的样子被雷君看在眼里,他上前询问道:“陈总,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想收购苹果资金的事,我总觉得,现在让e融资太亏了。”陈天如实说道。

雷君顿时睁大眼睛,之前他们商量好的心理估值可是三百亿美元,就这还觉得亏?

他第一次听陈天提出这个估值时,还暗自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