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来自台积电的诉讼(2 / 4)
“不止iPod,”陈天补充道:“接口也要兼容手机、相机等主流设备,让他们都可以使用咱们的移动电源随时随地充电。”
雷君彻底被这个构想征服了。他仿佛已经看到,这样一款产品将会如何改变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
“它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陈天微微一笑:“就叫‘小米充电宝’。”
“充电宝……”雷君轻声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
简单、亲切,又直指核心功能“移动能量宝藏”。
“你尽快组织团队推进这个项目,这是小米打响品牌认知的第一枪。”陈天郑重说道。
雷君重重地点头,他已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不再是亦步亦趋的效仿,而是一次彻底的开创。
不仅是开创一款新产品,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与生态协作模式。
“下去之后,我会立即着手寻找合适的电池企业进行投资或收购。”
尽管从未见过实物,但雷君已经意识到,所谓“充电宝”本质上是一种可重复充电、便于携带的集成电池方案。
“可以去和比亚迪谈一谈,他们电池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问问他们是否接受战略投资。”
陈天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明白。”
雷君早已察觉到陈天对比亚迪这家企业不同寻常的关注,甚至可说是偏爱。
年前,e自有工厂的iPod产能告急,雷君原本属意与富士康合作,却被陈天一口否决。
转而将数百万台的代工订单交给了刚刚涉足代工行业,名不见经传的比亚迪。
如今一提到电池,陈天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指向了比亚迪。
虽然不清楚这家企业为何如此受陈天青睐,但雷君仍决定坚决执行。
投资谁都是投,更何况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实力确实位居国产前列。
“第一款产品,既是我们对这套模式的全流程演练,也是团队协同的磨合。”
“一旦跑通,我们就可以全面铺开。”陈天继续说道:“先从iPod周边生态切入,充电宝、耳机,甚至充电器,我们都可以自己做。”
“之后逐步拓展至小家电,比如电饭煲、热水壶……由小到大、步步为营。
终有一天,我们会造出小米品牌的冰箱、电视、洗衣机,那才是真正的生态闭环。”
至于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产品如何最终形成生态闭环,陈天并未深入阐述。
在这个年代,提出“智能家居”的概念还为时过早,眼下小米更需要专注的是技术积累和品牌打造。
听到陈天再次提及大家电的规划,雷君委婉地提醒道:
“陈总,小家电领域的门槛相对较低,技术壁垒不明显,杂牌与大品牌之间的差距更多体现在品牌和渠道上。
但像电视、空调这类大家电,头部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
小米从零开始,若仅依靠收购一些小厂,恐怕很难在短期内与它们正面竞争。”
陈天认可雷君的判断。
事实上,不仅大家电,即便是一些小家电品类也存在一定的核心技术。
在他曾经的时空里,小米的各类家电产品虽销量不俗,但很大程度上仍是依靠极致性价比的价格策略取胜。
若真要比拼核心技术,小米在各条产品线上都难以与那些专注该领域数十年的龙头企业抗衡。
毕竟,这些产品对小米而言只是生态的一部分,相当于“副业”。
但对格力、美的、海尔来说,却是安身立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