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诛心(2 / 2)

加入书签

/p>

周市长关心年轻干部,我再次表示感谢。

但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能去啃硬骨头,能去炸碉堡吗?”

“如果一遇到困难,一碰到复杂的局面,就以‘年轻,经验不足,风险太大’为理由,让我们靠边站,让我们去负责那些四平八稳、不会出任何差错的工作。”

“那请问,我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长起来?难道组织培养我们,就是为了培养一批只能萧规曹随、守着摊子不出事的‘太平官’吗?”

“今天,问题就摆在这里,像一座山一样。

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去移山,您却担心我们这些年轻干部在移山的过程中,可能会被石头砸到脚。”

“您的关心是好的,但我们作为党的干部,难道不应该想的是如何把山移走,而不是先考虑自己的脚会不会被砸到吗?如果连这点担当和牺牲精神都没有,我们还谈何为人民服务?”

周凯彻底说不出话了。

陆江河的话,都站在“组织原则”

、“干部担当”

、“党性修养”

的制高点上。

他将周凯出于权力平衡的“顾虑”

,完全解读成了“爱护羽毛,不敢担当”

的消极思想。

他再反驳,就等于是反对“干部要有担当”

,反对“要敢于攻坚克难”

,这在政治上是绝对错误的。

陆江河成功地将这场关于项目负责人的权力博弈,偷换成了一场关于“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的路线讨论。

在这个议题上,他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场的众人,包括文兴海在内,内心都掀起了巨浪。

他们中的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研究语言的艺术,但从未见过如此犀利、如此高效的。

单从辩论这件事上看,陆江河表现出的能力,已经出了他这个年龄和职位应有的水准。

这当然不是天赋。

这是两世为人的积累,是他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所携带的最强大的武器。

官场上的言语交锋,本质上不是逻辑辩论,而是一场认知作战。

它的核心,不在于事实的对错,而在于对“语境”

的控制权和对“概念”

的定义权。

谁能成功定义什么是大局,什么是稳定,什么是负责,谁就赢得了战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