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心思成灰(1 / 2)

加入书签

执起桌上的药瓶,朝阮歌的背身扔去,姬逸之没有看她,淡漠道,“别因为你的意气用事,耽误了阮仕的眼疾。”

阮歌一霎回身,接住驰来的九转霜,这药若是她自己需用,他与她道不同,不相为谋,她绝不会要,但是为阮仕,她又拒绝不得。

握住药瓶瓶身的手紧了又紧,她再次转身,绯红的身影从离开书房门的那一刻,便疾然地不见。

姬逸之没有多言提醒她,不要被府里的耳目发现了她来找他,他知道,她的轻功是尹笛也比不上的境界,连他都是在她快入门时才惊觉到有人至,那些人也许连她出没出过东厢房都不会知道。

房中只余他自己,他卸下强撑的劲,颓下来倚在凳子的靠背上,心口的疼痛忍了良久才缓缓褪去,拿起一卷放在桌案上的竹简,打开来看,上面有阮歌勾画过的痕迹。

从那日尹笛抱着这些竹简回来后,他就听过他在默诵些什么,一个向来不看书的人,莫名开始用功,埋在些枯燥的旧书里啃背,不会让他察觉不到有疑。

尹笛同他说是阮歌要罚他多读些书,还要能熟练背出,他就觉得更加可疑。

让尹笛把这些竹简留在这里,他看过这上面勾画的东西,书是最常见的典籍,但她圈出来的词句,段落,无一不是在暗示着什么。

就如姜子牙所著的六韬里,被她圈画的武王和太公的对话,“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阵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以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我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击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机,动则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我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

她细致圈出,备注了可解二字的地方,写着,“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

重点在于,“深沟增垒而无出。”“多积粮食。”“日出挑战以劳其意。”

诸如此类的军事战解,她勾画的每一卷书,每一处段落总结出来,都是在告诉他,徐卓虽老于军务,可他有个致命的弱点。

那便是他的资源有限,他只有一地的资源,却要以此对抗整个国家的力量,且他是打着为百姓伸张正义、反抗剥削的为名,这就更是他的弱处。

因这样一来,他给了自己这个名头,打仗时就很难过度地压榨百姓,使他能调用的资源更少,以往为国征战之际,供给是由国君说了算,武将不会搀和,一个常年带兵的武将,往往只会想着战场的胜负,而不会重视后勤供给的短缺。

但现在徐卓的背后没有了晋王,他若没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跟以往一样,不顾资源消耗地打仗,一旦如此,便会使得他更快地消耗尽有限的资源。

这些,是阮歌暗示着给了他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以退为守,以守为攻,既不用杀戮反叛的军民,还可使徐卓兵败如山倒。

其就在于一个耗字,让徐卓久攻不利,而他只要保证后勤,源源不断地供给,而徐卓久攻不利之下,就会影响士气,再等他粮用不足,军械不够,民力疲惫,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他便可不战而胜。

她通过尹笛,用这种方式帮他,虽是为临城的几万军民,可他仍心存感激,这本不是她的事,本也与她无关,可她不同寻常的女子,一生相夫教子求个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