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9章 归宿(2 / 2)
题跋落款赫然是“方证”二字,其后还缀着“文肇祉万历甲申”的字样。
方证,字屼山,元代人。史载他笔下的花果、鸟兽皆“臻于神品”,尤其画鱼,更是生动传神。
奈何其作品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以致名声不显,世人多未闻其名。目前公认的可靠真迹,唯有《濠梁鱼乐图》一卷。
想到此处,他的心头怦怦直跳。若眼前这幅山水画真是方证所作,那便是填补画史空白的重大发现!
他屏息凝视,细细揣摩。画中山石的皴法,既有宋代院体的严谨细致,又融入了元代文人画强调的“骨法用笔”,线条遒劲有力。墨色清雅,层次分明,水意氤氲间,仿佛能听到山泉潺潺。
这幅画若真迹,其价值难以估量。它不仅是一件稀世珍品,更是研究元代绘画风格演变的重要实物,足以在收藏界和学术界掀起波澜
但仅凭落款和画风还不足以定论。他开始了细致的勘验,用手轻触纸面,感受那细腻而坚韧的纤维。
这是典型的元代“皮纸”,历经数百年,已呈现出温润的“包浆”。墨色沉稳,在阳光下泛着紫光,这是古墨中特有的矿物成分才能形成的效果。
仔细核对印章的篆法和刀法,与已知方证作品上的印模分毫不差。文肇祉的题跋,用笔苍老,墨色层次丰富,且与万历年间的纸墨特征完全吻合。
杨明压下心中的激动,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微笑。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过度的热情都可能让对方提高警惕,甚至坐地起价。
“这幅画意境深远,我很喜欢。”他顿了顿,目光从画卷上移开,转向房东,“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割爱,将它转让给我?”
房东爽朗笑了起来:“年轻人有眼光!”他抬手拍了拍杨明的肩膀,“喜欢就好,先不急着谈这个。画你先放着慢慢看,等你把我家里所的东方艺术品都过一遍,咱们再坐下来细聊。”
房东这番话,无疑是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看来,这房东也是个老江湖,不会贸然把自已心思说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