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附加条件(1 / 2)

加入书签

杨明没接他“大气”的话茬,依旧是那副笑眯眯模样,眼神平和落在姜明星脸上:“哦?既然拍摄计划都定妥当了,那麻烦你给大致讲讲。

比如核心场景拍摄顺序、关键戏份时间节点,还有预计什么时候能杀青、进入后期剪辑。

毕竟我们是投资者,总得心里有数,知道这笔钱进去,大概能盼到个什么进度,不是吗?”

换做以前,姜明星遇上这种问法,早就眉飞色舞开讲了。能唾沫横飞跟杨明白活大半天,把计划说得天花乱坠。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早摸清了杨明的底细,知道这位看似温和的“兄弟”,半点虚头巴脑东西都糊弄不了。

他收起往日的随意,坐直了身子,郑重说道:“那我就跟你实打实地说,目前定的是先拍室内棚戏,把主角戏和文戏部分拍完,再转外景拍实景镜头。

棚内整体拍摄周期卡的是四个月,外景半年怎么着也够用了。你放心,这片子我心里有数,一年时间,肯定能拍完剪完,绝不拖沓。”

杨明要是前世没经历过,不知道这部电影后期会被麻烦事儿拖得够呛,说不定还真会被姜明星这份自信说服。

可如今作为“过来人”,他太清楚这部片子实际的难产程度,姜明星这话里的乐观,实在有些不切实际。

等姜明星把“一年完工”的话撂完,杨明才勾勾嘴角,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既然你对一年拍完这么有把握,那我自然信你。不如咱们就按这个来,就以一年为期,怎么样?”

这话看似顺着姜明星的意思,却让他瞬间愣了神,根本没料到杨明会这么说。

姜明星下意识转头,看向坐在身边始终笑眯眯的刘明星,眼神里满是询问,活像找不到方向的人在找主心骨。

刘明星没去看姜明星,目光越过他落在杨明身上,笑眯眯说道:“闲话说到这儿就够了,咱们还是先聊正事儿。你昨晚跟我提的那些合作条件,我回去后仔细寻思了一晚上,今天有个补充想法跟你说。”

她低头拿过随身带着的包,从里面取出一幅卷轴。接着她站起身走到杨明面前,将其平放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

刘明星没急着回座位,就那么站在茶几旁,目光落在卷轴上:“我知道你喜欢文玩,这幅是郑板桥的书法真迹,当年我托了不少关系,花大价钱才收来的。

最近手紧,想把它转让给你,你看看现在能值多少钱,也当是咱们合作的一份诚意。”说完,她不再多言,静静等着杨明伸手解开卷轴,好让他看清这幅字的品相。

刘明星这一手,让杨明心里泛起几分意外。他原以为对方会继续谈补充协议条款细节,或是提出其他附加条件,没料到竟直接拿出一幅书法卷轴当筹码,还特意强调是郑板桥的真迹。

再看刘明星站在茶几旁,双手交握身前,脸上没了之前的笑意,只剩一派执着认真的神情,显然是铁了心要靠这幅字画增加些筹码。

杨明没再多想,伸手拿起茶几上的卷轴,褪去深蓝色锦缎,缓缓将画轴展开。

他俯身低头,目光落在纸面的笔墨上,先是扫过整体的章法布局,又凑近细看笔画的起承转合。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独具特色,笔触间的金石气旁人很难模仿,只看了片刻,心里便有了定论。

他直起身,抬眼看向刘明星:“嗯,这字的笔法、墨色还有题跋的印章,都没问题,确实是郑板桥书法真迹。他的字在清代书家里太特别了,‘乱石铺街’的章法一眼就能认出来,很好判断,没什么可存疑的。”

顿了顿,他话锋一转,带着点随口闲聊意味问道:“你收这幅字的时候,花了多少钱?说来听听,也让我看看你买亏了没有。郑板桥的书法行情这些年波动不小,要是买得值,也算是捡着漏了。”

刘明星微微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