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相差甚远(1 / 2)
杨明皱眉问他:“什么意思?你详细给我念叨念叨。”
郭胜利琢磨一会儿,抬头说道:“新规出台后,我仔细看了。我是这么理解的,新规核心意思是:打破计划体制下文化产品单一供给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满足民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同时推动文化产业初步发展。”
杨明听完后,心里暗自叹息:同一份文件,自己的解读竟与圈内人相差甚远。看来,唯有那些长年浸淫在圈子内、又肯用心琢磨的人,才能真正读懂字里行间隐藏的真意。
“别琢磨了,大多数人看不透才正常。要是都能看透,哪里还有你的机会?”郭胜利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开口解释道,“多少人天天盯着报纸头条、电视新闻,可真正能领会背后真意的,又有几个?
我刚开始时也一样糊涂,后来跟着单位里老同事一起研究,才勉强摸出点门道。再往后托朋友打听上面想法,才算大概弄明白文件背后的真正意图。
你等着瞧,这次调整,文化系统这位新头头,说不定真是个有魄力、有能力的。
他的思路,基本就代表了接下来的行业风向,‘搞活’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再不想办法把行业盘活,这行啊,真就快撑不下去了。”
杨明听了郭胜利的话,回想前世记忆,觉得郭胜利的话有一定道理。在今后几年里,影视行业确实迎来一波发展。后来不可能过审的电影电视剧,这几年陆续拍摄都上映了。
看来,该是把启动影视项目的事儿提上日程了。早先攒下的大批小说版权,终于要有了用武之地。
两人话题宽泛,聊起李老板那件事情,郭胜利斟酌着开口:“我看他身后那些文玩物品,你现在先别惦记了。
我朋友说,李老板出事后,惦记他那些物品的人太多。很多都是有头有脸人物,还有几个行事肆无忌惮毫无顾忌的子弟,恐怕你真要得手了,以后会有麻烦找上门来。”
杨明点头:“我明白,有些事情确实不宜操之过急。后来我从侧面了解过,李老板那些物品,真正国宝级别的不多。除了从博物馆鼓捣出来那几件物品外,其他的都不是特别珍贵。像他那些物品,我家里多的是,不要就不要吧!”
郭胜利跟杨明说的那些话,没几天就让杨明有了实打实切身感受。
先是街面上那些背着大包小包、在街角巷尾偷偷卖盗版磁带、盗版录像带的小商小贩,突然就少了大半。
工商部门带着人四处严查,查到了就没收货物,连带着摆摊的小推车都被推走,一时间没人敢再明目张胆做这生意。
没过多久,更明显的变化就来了。国营的音像店、百货商场里,开始摆上了正规引进的港台歌曲磁带,还有港台影视剧录像带,包装印得整整齐齐,明码标价地卖。
杨明看在眼里,心里一下子就清楚了。这哪儿是偶然,分明是国家有意松动文化领域政策,要把以前乱糟糟的文化市场,规范起来。
紧跟着,王朔就给杨明打来电话。说有朋友看中了自己以前写的那几部小说,想改编成电视剧,知道版权在杨明手里,就特意托他问问,能不能把版权买过去,让杨明好好考虑一下。
杨明听完,直接在电话里跟王朔答复:小说版权他不打算转让,自己已经准备动手筹备拍摄了。对方要是真有合作意向,就去杂志社按正规流程谈,把事情摆到明面上说清楚。
去年过年前后,那部根据王朔小说改编、却被改得面目全非圣母电视剧,开始在全国各地主要电视台播放。
这时候娱乐方式本就匮乏,这部剧一播出,立刻就成了观众追捧的焦点。每到播出时间,大部分城市都近乎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守在家里盯着电视机看。
借着这股热度,王朔的名字再次被热炒,成了这个时代里家喻户晓的名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