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声誉(1 / 2)
王朔连着几天都被这事缠得头大,一拨接一拨的人找上门,开口没两句就绕到小说版权上,软磨硬泡的架势让他实在没了耐心。
后来再有人提这茬,他干脆懒得周旋,眼皮都不抬就撂下一句:“版权早就卖了出去,别问了。”
后来,郑小龙也带着个人来,坐下没几句,意思还是想改编他一部小说。
王朔一看这阵仗,没等郑小龙把话说透,冲着他翻了个白眼:“别人不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你还能不知道?版权不都在石头那儿攥着吗?直说吧,是不是自己没把握谈下来,想让我出面帮你搭个桥?”
郑小龙也不绕弯子,笑着说道:“还真让你说着了。上次我找他谈,他把事儿推给了佳慧。这次再去,我心里实在没底能说通。
况且刚子还想着,能不能把两部小说版权一起拿下来,合并改编成一部戏拍。
你也知道我们单位情况,经费本来就紧,石头那边要价又不低,我真怕到时候谈崩了,面子里子都落不着。”
王朔琢磨了片刻,最终还是叹口气,无奈道:“得了,看在咱们这交情上,也别让你为难。这么着吧,你跟石头也不算生分。
我这就给他打个电话,把人叫过来,咱们三个坐一块儿好好聊聊。总不能为了一点臭钱,把哥们儿之间情义给搁一边儿,那也太不值当了。”
杨明放下王塑的电话,心底不禁生出几分感慨。这世上的有心人,果然从不缺。文化系统刚出台那套新规,条文繁杂、表述晦涩,他前几日还在郭胜利耐心拆解下才勉强理清脉络,没成想已有人快一步嗅到了机会,开始动了起来。
王塑在电话里邀他去家里吃饭,语气热络,杨明不用细想便猜透了用意。
前几天,就已经有陌生人打着王塑旗号找到杂志社,指名要见他。最后还是工作人员按规矩办事,几句话便将人客客气气打发了回去。
工作人员只明确说了两条:一是杂志社从不与私人谈合作,所有合作必须对接具备相关资质正规影视公司,这是杂志社合作方的基本要求。
二是合作前需提供足额资金证明,这并非有意刁难或歧视,而是为了确保合作方资金来源合法清白,避免后续项目推进中因资金问题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双方声誉。
这年头,第一条规矩倒还算常见,多数人听了都能理解。可第二条却像一道硬门槛,让不少揣着心思来的人望而却步。
杨明此前一直盘算着,再过几日庄佳慧就能上班,届时这些琐碎麻烦事务,便有了可靠的人接手,自己也能少费些心神。
他本以为能避开一阵纷扰,没成想王塑终究没架住朋友央求,还是主动给自己打来了电话。
若是旁人来扰,杨明大可以直接忽略,不必多费口舌。可王塑这人偏偏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若是这次不给足他颜面,以他的性子,定会将这事记在心里,往后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嘲讽,给人心里添堵。
摸准了王塑过分在意面子的脾气,杨明比两人约定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就站在了王塑家门口,按响门铃。
王塑过来开的门,当杨明进屋看见郑小龙身旁坐着一个陌生青年人时,心里顿时有了数。看来这次倒不算白跑一趟。
这青年人正是日后在电视剧圈,名声大噪的大刚子。只不过此刻的大刚子,还没有后来的锋芒,整个人透着一股谦虚腼腆模样,端正坐在郑小龙身边。
等到王塑笑着介绍起杨明,他立刻眉眼弯起,带着几分拘谨又真诚的笑意,微微点头问好,显得格外礼貌。
王塑冲杨明语气随意说道:“没什么好菜,都是家常口味,凑乎着吃口。今儿把你叫过来,想必你心里也有数,知道是为了啥。
多余的话我就不多说,免得落个多嘴多舌的名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