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语言思维与文明(2 / 2)

加入书签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对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就导致,汉字无法通过原子化拆解来锁定结构与功能。

汉字注定了更适合直梳个人胸义,而不是天然地原始意义传承。

要弥补这个缺陷就必须要有字书,更详尽的字书,更严格的汉字使用规范。

然而这一点跟历来崇尚诗词歌赋的传统似乎是相悖的。

唯一的好消息在于,大明不强调诗词。

另外,就是利用本次注音讲汉字完善为表音表义相结合的语言,阴阳结合。

从两个维度去锁定汉字所承载的字音、字义。

不要担心语言变得单板。

因为更适合传播的语言会囊括进更多的使用者与对象,更多的主客体关系必然能够丰富新汉语语言的内涵与外延,而不是仅仅把文字组合的形态、意境美作为唯一追求。

文以载道,能承载更多道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而不是语言本身形态意境的华丽优美。

当语言音义的标准化与语言主客体关系的丰富,思维的深度广度必然得道拓展。

而当多数被拓展的思维相互交流,文明则得以展。

文明就是能够相互用某种语言交流,生思维碰撞与融合的群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