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三招之约(3 / 5)
子,白衣胜雪,眉心一点朱砂如血。她手持玉笛,正是当年投入井中的那一枚。苏瑶站在船舷,望着大陆方向升腾的万千光点,唇角微扬:“风来了。”
身后,数十名身影悄然列队??皆是从梦境中挣脱的灵魂,有的早已身死多年,有的只是传说中的存在。他们曾是第一批守灯人,是被屠戮的家族长老,是失踪的学者、隐士、刺客、乐师。
“该我们了。”一名盲眼琴师拨动琴弦,音波荡开水面,竟映出整个天下的轮廓。
苏瑶转身,抬手轻点虚空:“传令下去:静言堂重开山门,不限血脉,不论出身。只要有人愿记,便是传承者。”
她顿了顿,望向昆仑墟方向,低语:“陈昭,你点燃了火。现在,轮到我们守护它。”
---
洛京皇宫,深夜。
皇帝跪在太极殿内,面前是传国玉玺上不断浮现又消散的血字:“**太平债,血来偿。**”他浑身发抖,耳边回响的不再是朝臣谀辞,而是无数冤魂的哭诉。
“父皇。”太子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本泛黄册子,“儿臣翻遍禁书阁,在夹墙里找到了这个。”
皇帝接过一看,竟是《实录?永徽卷》原本。与官方刊行版不同,这本记录着血契签订全过程,包括三千名自愿赴死的守灯人名单。最后一页,赫然有他年轻时的亲笔批注:
>“朕允诺:若有后世子孙得见此卷,须自剥龙袍,跪拜百日,谢罪天下。”
太子静静道:“父皇,百姓已经开始焚香祭祖,连宫中宦官都在私下称念旧名。若您再不表态,怕是要天下大乱。”
皇帝闭目良久,终于起身,取下冠冕,褪去龙袍,换上素麻丧服。
次日清晨,九重宫阙钟鼓齐鸣。皇帝徒步出宫,步行十里至太庙旧址??那里曾是守灯人家族祠堂,后被夷为平地,建起“太平碑”。
他在碑前长跪不起,身后跟着满朝文武。
“朕,大周第三十二代君主萧景珩,”声音沙哑却清晰,“今日当众忏悔:永徽三年,朕为保江山稳固,与慈光尊主立约,献万民记忆,换百年虚安。今真相昭然,朕愿承担一切因果。”
说罢,他抽出佩剑,斩断左手小指,血洒碑石。
“此碑当毁。”他仰天高呼,“重建‘铭记台’,刻下所有被抹去之名!凡参与静言堂迫害者,无论生死,皆予追责!”
群臣震惊,却无人敢言反对。因为他们也都想起了??自己家族中那些莫名失踪的叔伯、祖母临终前含糊提及的“不能说的事”、幼时听过的禁忌童谣……
历史,正在复位。
---
数月后,春雨绵绵。
一座新建的学堂在荒野中拔地而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