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举直错诸枉(1 / 3)
楚倾一行人刚入学宫,还未进大堂,就听里面一阵轰然叫好,想来是里面论谈已经开始,某位才子的言论得到好评。一行人几番转折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学宫内文人成林,老少皆有,各自有自己的风采,约莫不下百人。
内中有曲水回廊,学子大家们沿回廊席地而坐,酒杯放在端板之上随之漂流,若有辨士想抒发胸中气意,将其端起一饮而尽后,方能开始发言。若是引来共鸣,获得叫好,便可继续,不好只能自罚三杯入座。
几人来的已经迟了,前边座位已经被占满,只好挑了一处末尾偏僻所在。稷下学宫遵寻古礼,众人皆是跪坐之礼,意在端形明心。楚倾生来不安分,懒得遵寻,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盘膝而坐。
赫连铮见怪不怪,萧复见他不说,也不好多言。反正几人处于末流,又在角落,无人在意也轮不到他们,此行不过看看热闹而已。
士子言谈正盛,由正座之上三位儒学大家出题,皆是关于民生治世之道,众人对于儒家治世之道各抒己见。萧复对这些大道理不感兴趣,左耳进,右耳出,无所事事之下,朝赫连铮说道:“铮兄,你可知晓正座之上那几人是谁。”
楚倾寻声看去,正座之上坐着三位年过四十的老人,仪态不凡,一看便知是文学大家,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语。这时,听一旁赫连铮回答道:“那三人,应该便是西凉的白,齐,王三位儒学大家了吧。”
萧复拍手赞道:“铮兄果然聪明,左边第一个就是白浦元白大家,此人虽然在御史台为官,却一向独来独往,朋友甚少,学识却极为丰厚。所参奏本引经据典,言辞犀利,不仅参倒好几位一品大臣,就也皇室宗亲他也敢上奏章,听闻他前几天不知为何参那位一直幽静三公主一本,如今被皇上勒令在家。”
赫连铮转头看着被参三公主,问道:“萧兄知道那奏本写了什么吗?”
萧复哪里知道正主就在身边,如实答道,“似乎是将三公主比作古之恶禽,鸩鸟。”
三皇子极尽挪瑜,古怪笑道:“楚兄觉得这个对比,是否恰当。”
楚倾正气凛然道:“当然不恰当,三公主知书达礼,温婉可人,明眸皓齿,我见犹怜,沉鱼落雁,天资聪颖,贤良淑德,落落大方芊芊玉指……”
化成楚悦的三公主,脸不红心不跳的自夸自擂,没有一丝羞愧。一边萧复见楚倾说的这么笃定,忍不住问道:“三公主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三公主果断点头,言简意赅,“当然。”
萧复若有所思,颇为向往,赫连铮掩面叹息,无话可说。过了许久,才转移话题无奈叹息道:“萧兄你还是继续说剩下两位大家吧。”
萧大公子点头继续道:“中间那位是齐子路齐大家,十四岁之龄便进入稷下学宫被称神童,名气最盛。可惜无心仕途,常年居住在山水之间,若非千名学子联名相邀,今日稷下学宫怕是请不到他前来。”
赫连铮惊讶道:“就是那位传闻十九道纵横无敌的,棋艺无双,十岁成国手的齐官子,齐大家。”
萧复点头道:“齐大家乐居田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棋艺太过突出,因为收官无敌,才有了这称呼。”
萧复正说到最后一人,恰好这时齐子路的治世辩题结束,只得静了下来。只见那最后王大家缓缓起身,言道:“本朝以道无为而治,但儒家治世良方,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义利于民,仁爱于世,儒家当兴,终为天下文人正统。”
整座学宫轰然叫好,就连萧复也忍不住拍手称快,随后侍女放酒入水漂流而下,学子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后。萧复才赞道:“这位就王知行,王大家,也是如今稷下学宫的院长。”
说完,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