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水寨新生(2 / 5)

加入书签

从代州源源运至!工程浩大,需众志成城!从今日起,按尔等原建制编队,由严将军统一调度指挥施工!本官负责所有物资调配、人员登记、工钱核算与思想教育!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一视同仁!凡有偷奸耍滑、煽动滋事者,严惩不贷!凡勤勉肯干、技艺精湛者,另有嘉奖!开工——!”

重建工作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和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了。

崔琰展现了他卓越非凡的组织才能、精准高效的后勤保障能力和洞悉人心的掌控力。

严汜则倾尽数十年水战经验,将这座水寨的防御功能推向了时代的巅峰。

首先是对大战后狼藉一片的废墟进行彻底清理。

崔琰调集了数百辆坚固的独轮车和大量人力,分成日夜两班,轮番上阵。

铁锹、撬棍、箩筐齐上阵,将破碎的砖石、烧焦的木料、沉船的残骸以及凝固的血土,一车车运走,倾倒入远离水寨的下游深水区。

巨大的深坑被挖掘出来,作为填埋建筑垃圾和未来生活垃圾的场所。清理出的场地迅速向下挖掘,形成深达丈余(约3米多)的、纵横交错的地基沟槽。

沟槽底部用巨大的木夯反复夯实,再铺上一层厚厚的碎石作为垫层和渗水层。俘虏们挥汗如雨,沉重的劳动暂时麻痹了心中的惶惑,每日看得见的工分记录和不断改善的伙食,糙米饭管饱,偶尔有咸鱼或豆干,让麻木的肢体渐渐有了力气,也让一丝微弱的希望开始滋生。

随后,来自代州的神奇物质——“水泥”——开始发挥它颠覆性的作用。

俘虏们在代州派来的经验丰富的工匠指导下,像学生一样认真学习。

他们将煅烧好土法水泥,以及从河床筛洗出的纯净河沙,按照严格的配比混合均匀。

加入清水搅拌后,粘稠的、散发着特殊气味的灰色浆体诞生了。

这看似普通的“泥浆”被倾倒入预先用厚木板拼装好的巨大模板模具中,与大小均匀的碎石、部分回收利用的坚固断木块混合填充。

水寨的主体城墙,彻底摒弃了旧时代夯土包砖的脆弱结构,而是史无前例地采用整体浇筑的混凝土结构!

严汜凭借他数十年对水流冲击、战船冲撞、火攻水淹的理解,亲自规划墙体走向、厚度和关键节点的结构。

在承受主要水流冲击和敌军攻击的水门两侧、城墙转角处,墙体厚度加至惊人的五尺(约1.6米)以上!

更关键的是,在浇筑过程中,严汜要求在墙体内部,纵横交错地预埋了大量粗大、坚韧且浸透桐油的百年硬木梁,作为这个时代钢筋的替代品,极大地增加了墙体的抗拉强度和整体性,如同为这混凝土巨兽植入了坚韧的筋骨。

混凝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硬化、发热。短短数日,一段段灰白色的、表面尚带湿气、散发着冷硬气息的崭新墙体便拔地而起!其表面平整坚固,刀剑难伤,用重锤敲击,发出沉闷如金铁般的回响。

这远超旧时砖石结构,甚至超越他们想象极限的坚固程度,让所有参与建设的俘虏都感到无比震撼。

有人偷偷用旧兵器砍凿新墙,只留下浅浅的白痕和卷刃的刀口,引来一阵阵压抑的惊呼和难以置信的摇头。

崔琰深知秦淮河汛期那摧枯拉朽的威力,防洪防汛是水寨存续的根基。

他组织大量人力,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拓宽、加深了环绕水寨的壕沟,使其宽度和深度都远超旧观,真正兼具了护城河与泄洪渠的双重功能。

壕沟底部铺设了多层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防止淤泥快速淤积堵塞。沟壁也用石块和少量混凝土进行了加固,防止坍塌。

水寨面向宽阔河道的主水门,是整个防御和防洪体系最核心的命门。严汜呕心沥血,亲自设计了全新的水闸系统。

巨大的闸门主体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