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水寨新生(3 / 5)

加入书签

三层以上厚达半尺的硬木(如铁力木、柚木)用粗大的铁箍和精密的榫卯结构紧密拼合而成,外层再以烧融的铁水浇铸,包裹上厚厚的铁皮,坚固无比,足以抵御巨木撞击和寻常火攻。

闸门两侧依托坚固的混凝土墩台,安装了数套由精铁打造、需要十数名壮汉才能推动的巨型绞盘和手臂粗的铁链滑轮组。

闸门平时悬吊于水道上方数尺,船只可自由通行无阻;一旦战事爆发或特大洪水来袭,绞盘转动,铁链哗啦作响,重达数千斤的铁木巨闸便带着雷霆万钧之势轰然落下,瞬间将水道彻底封死!

更精妙的是,在闸门底部与河床接触的位置,严汜设计了特殊的凹槽轨道,可嵌入预先铸造好的、带有倒刺的铁制“门槛”,一旦落下锁死,不仅彻底隔绝水流,更能有效防止敌方水鬼潜入破坏或洪水携带的巨物冲击导致闸门移位。

寨内地面被整体抬高了数尺,并铺设了由碎石、粗沙、黏土和少量水泥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经过反复夯实碾压,形成坚硬、平整且带有良好排水坡度的地面。

四通八达、粗如大腿的陶制排水管道深埋地下,如同水寨的血管,将雨水和生活污水迅速汇集,排入外围的壕沟和远处的秦淮河主道,确保无论晴雨,寨内核心区域都能保持相对干燥整洁,大大减少了疫病滋生的可能。

混凝土城墙顶部宽阔平坦,足够数人并行。铺设了厚实的松木板作为步道,防滑耐磨。严汜在城墙上精心设计了密集的垛口和多种尺寸的射孔。

垛口可供士兵隐蔽观察和射击,射孔则根据不同需求设计:狭长的孔洞供强弩瞄准射击,较大的方形孔洞则预留给即将部署的火铳手,甚至预留了未来安装小型火炮的加固基座。

更令人叫绝的是,严汜根据水流方向、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在城墙的关键节点,用混凝土浇筑出一个个坚固的、如同堡垒般突出的半圆形或菱形炮台。

这些炮台位置刁钻,视野开阔,上面架设着从飞流渡缴获以及代州新运来的重型床弩和改良型配重投石机(部分巧妙地隐藏在可开合的厚木护板下,需要时才打开)。

这些火力点的位置都经过严汜反复演算和实地测试,确保其射程和火力能形成交叉覆盖,无死角地封锁河道上下游及对岸大片区域,让任何试图靠近的敌船都暴露在死亡火力网下。

在城墙内侧,崔琰展现了其卓越的统筹规划能力。

他规划建造了成排的、布局合理的营房(区分军官与士兵)、巨大的粮草仓库、坚固的军械库、宽敞的厨房、设施相对完善的军医馆,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学堂和宣讲场。

所有建筑都采用砖石地基、松木框架、夯土墙或砖墙,屋顶覆瓦,坚固实用,足以抵御风雨和寻常的火箭攻击。

严汜特别重视水寨外围、水面之下的防御,这是他作为老水贼的独到眼光。他秘密挑选了一批俘虏中心腹旧部和精通水性的好手,组成专门的“水鬼队”。

在月黑风高之夜,指挥他们潜入寨前河道关键位置的水底,斜向打入密密麻麻的、碗口粗细、顶端削尖并反复涂抹桐油防腐的硬木桩。

这些木桩根据水深和流速,打入河床数尺之深,排列成隐蔽的、犬牙交错的“暗桩阵”,如同潜伏在水下的致命獠牙。

其位置和排列方式只有严汜和少数几个水鬼头目知晓,是守卫水寨最致命的一道秘密武器,足以在敌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撞毁或严重迟滞敌方大型战船的冲击,甚至让敌船搁浅,成为活靶子。

崔琰的工作,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严汜的工程指挥。他每日准时开课,风雨无阻。

亲自执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自编的简单教材,教授俘虏们读写最常用的数百个字。从姓名、籍贯、数字开始,到日常用语、军令术语。

更重要的是,他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