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之地,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冷气搅得萧瑟。
北风卷着铅灰色的乌云,沉沉地压在天际,像是要下雨,又迟迟不肯落下,压得人心情不适。
官道上,一辆马车正不紧不慢地行驶着。
官道两旁的田地里,...
夜色如墨,紫禁城的宫墙在月光下泛着冷峻的青灰色。乾清宫内灯火未熄,崇祯帝朱由检独坐龙案之前,手中握着一份刚刚呈上的密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殿外风声簌簌,吹动檐角铜铃,一声声像是催命的更鼓。他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卢象升那张刚毅肃穆的脸??那个被天下士人称作“卢忠烈”的文臣,终于要进京了。
三日前,兵部急奏:宣大总督卢象升已率亲兵三百,自山西启程,不日将抵京师。沿途百姓夹道相迎,焚香设案,竟有老者伏地痛哭,言“朝廷中兴有望”。此情此景,传至京城,朝野震动。东林诸公私下称颂,温体仁却冷笑不语;太监王承恩悄悄禀报,说西苑几位贵人已在暗中备礼,欲抢先结交。崇祯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卢象升不是寻常大臣。此人自万历四十六年中举以来,未曾一日离军旅,剿流寇、御北虏,所向披靡。更难得的是,他清廉如水,家中仅薄田数亩,妻儿粗衣粝食,从无攀附权贵之举。这样的人,本该是帝王倚重的股肱之臣,可越是如此,崇祯越觉不安。
“忠臣易得,能臣难求;能臣可用,然其势不可制。”他在心里默念这句话,是前年读《资治通鉴》时批注下的心得。如今卢象升威名日盛,若入中枢,势必动摇内阁格局。而眼下朝局早已风雨飘摇:陕西饥荒未止,闯王高迎祥余部复起于商洛;辽东后金蠢动,皇太极遣使索贡,态度倨傲;江南税赋积年拖欠,户部空虚至极。内外交困之际,一个手握兵权、深得民心的封疆大吏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