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差评来了(1 / 3)
随着首映日的结束,时间悄然滑入了双休日。对于电影市场而言,这两天无疑是黄金时段。更多的观众涌入了各大影院,选择用一部电影来放松一周的疲惫。《误杀》凭借其首日的良好口碑和谷诗蕾主题曲带来的持续热度,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
一时间,各大社交平台、电影评分网站、朋友圈,几乎都被《误杀》的观影评价所淹没。如同潮水般涌来的信息,构成了影片最初的市场口碑画像。这其中,有资深影迷条分缕析的深度解读,也有普通观众直观的“好看”或“不好看”,声音嘈杂,却充满了活力。
在这片喧嚣中,一个名为“晓萤影谈”的星客平台账号,发布的一篇长文,开始悄然泛起涟漪。
周晓萤,是“晓萤影谈”背后的运营者。这个名字听起来颇为秀气,甚至带点女性化,但背后实则是个不修边幅、常年穿着宽松t恤和沙滩裤、在堆满零食和杂物的电脑桌前工作的抠脚大汉。
他在星客平台拥有近百万粉丝,算是个小有名气的电影博主。他的知名度,并非源于多么精深的电影理论素养或独到的审美眼光,更多是因为他“敢说”,甚至可以说是“口无遮拦”。
他深谙影评市场的流量密码——很多时候,观点是否客观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煽动情绪,能否迎合特定群体的心理。早期,他还会装模作样地分析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后来他发现,直接、粗暴地褒贬,尤其是蹭流量明星的热度,效果更佳。夸一句当红炸子鸡,能收获粉丝的疯狂拥戴和转发;骂一句顶流小花,则能引来其对立阵营的喝彩以及粉丝们气急败坏的围攻。无论哪种,都能带来可观的热度和讨论度,这对于以自媒体为生的他来说,才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对于《误杀》这部电影,周晓萤最初是没什么兴趣评价的。主演尹彦和段秀芳是实力派演员,粉丝群体相对理性,不像流量明星的粉丝那样容易“一点就炸”,能带来的话题效应有限。而且从初步口碑看,影片质量似乎不错,他若强行去黑,恐怕效果不佳,反而可能损害自己的“公信力”。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昨天,一个陌生的号码打了进来。电话那头的声音经过处理,听不出男女,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笔交易:五万元,买他一篇针对《误杀》的负面影评。
周晓萤握着电话,愣了一下,随即那双被屏幕光熏得有些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明和贪婪。五万块,可不是个小数目,抵得上他接好几个软广了。
“呵呵,也不知道这部《误杀》的主创是得罪哪路神仙了,对方这么舍得下本钱。”挂了电话,周晓萤靠在吱呀作响的电脑椅上,翘起二郎腿,得意地晃动着脚上的人字拖,脸上露出猥琐而又满意的笑容,“不过,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骂谁不是骂?而且这次还是‘有偿代骂’,这钱赚得,舒坦!”
既然接了“活”,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要讲的。周晓萤虽然热衷于搞噱头、带节奏,但他有一个习惯——无论是否打算评价,只要是正在热度上或可能引发讨论的新片,他都会亲自去电影院看完。这是他立足的根本,至少得知道电影讲了什么,才能在“黑”或者“夸”的时候,找到看似合理的切入点和“证据”,不至于被人一眼看穿是云评片。
周六下午,他混在人群中,走进了附近一家影院的巨幕厅。黑暗中,他嚼着爆米花,漫不经心地盯着大银幕。然而,随着剧情推进,他那副玩世不恭的神情渐渐收敛了一些。
“啧,老实说,这片子……拍得还真不赖。”他心里暗自嘀咕。剧本结构严谨,悬念设置层层递进,几次反转都出乎他的意料,节奏掌控得相当老道。尤其是尹彦饰演的父亲和段秀芳饰演的警察局长,两位戏骨的对手戏张力十足,眼神、动作、台词,每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