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无所不吃的华夏人(2 / 3)

加入书签

脸的同时,还顺便做了个抖落鸡皮疙瘩的动作。

看到佘秀秀开始抓狂,佘彬彬二话不说,拉起大外甥就跑。

“别跑,佘彬彬你死定了……潘政恒,你这个人小鬼大的家伙,看我不打死你!”佘秀秀也大呼小叫地追了出去。

天色渐晚,一行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就在外面吃点有东北特色的美食。

潘云辰也是个吃货,经常会为了一口吃的不惜跋山涉水。

他开车带上其他人,一口气走了二十多公里,一直来到了长春市南郊新立城水库附近,才找到他说的那家外表并不起眼的农家铁锅炖,六个人一拥而入。

地上铺的不是水泥跟瓷砖,也不是南方旧时常见的三合土,而是一块一块的红砖,墙面上糊满了报纸,窗户上挂的是地道东北范的大红碎花窗帘,色彩鲜艳浓烈,多种高饱和度的色彩相互搭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一股浓浓的东北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靠窗的位置用土坯盘了一个特殊的火炕。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在炕中心偏外沿的位置挖了一个圆形的大洞,看起来就像在火炕上挖出了一个“Ω”字母来,洞里另外打了一口柴火灶,灶面高度比火炕要高出三十公分,中间架了一口大铁锅,锅盖还是那种老式的木盖子。铁锅的外沿还有三十公分宽度的一个圈,那就是放菜吃饭的桌面。柴火灶的添柴口位于“Ω”的下方缺口位置,炕沿也就此裁为两截,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半包围圆形卡座。

这个卡座一旁的墙边,整齐地堆放了一堆一人多高的大块劈柴。

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东北大娘,热情地给他们这桌端来了花生和瓜子,这玩意在东北那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哪家没有,那指定不是东北人。

潘云辰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最后点了四个菜:锅包肉、地三鲜、得莫利炖鱼,还有一个潘政恒吵着要吃的小笨鸡炖榛蘑。

虽然只有四个菜,但架不住东北菜的分量足啊。

老板端上来一个搪瓷茶缸,用盖子压着茶缸的边缘过滤,把茶缸里的茶水倒出来。这是他自家炒制的丁香茶,闻起来有一股很浓的丁香花的清香味。

东北的铁锅炖都是现到现做。锅里加入底油,下入大块的葱姜蒜炒香,倒入焯好水的鸡肉,翻炒到表皮微干,加入酱油、老抽、蚝油调色,炒匀后加入开水,没过鸡肉两公分,撒上大料桂皮,大火烧开,放上灵魂的牛肉粉提鲜,然后加入不太好熟的宽粉条子,最后改成小火直接开炖。

炖鸡需要大概要半个小时,这时候就是品茶、嗑瓜子花生、唠嗑的时间。

“要说你们东北人还是会吃啊,闻着这味儿就老香了。”夏沫用力闻了一下锅里的香气,感慨道。

“不光我们东北人会吃,应该说华夏人都会吃。在华夏人眼里,世界上的食物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可以直接吃的,第二种是需要想办法才能吃的。如果遇到特别难吃的,就会安慰自己说,没事,这玩意儿吃了对身体好!”潘云辰是个老饕,平日里就很讲究吃,“见手青有毒,但只要把它炒熟,不仅毒素消失,而且吃起来还特别香;魔芋既没营养,而且还有剧毒,照样被老祖宗研究出了各种吃法——烤魔芋、魔芋烧鸭、魔芋爽……”

“榴莲全身长满了尖刺,甚至不惜把自己进化出奥利给的味道,依旧还是逃不掉被人吃掉的命运;腰果直接食用有剧毒,想要吃进嘴里,就必须严格执行很复杂的加工、处理步骤。随便错上一步,吃了都有可能嘎掉,可照样成了香喷喷的炭烧腰果。”

“板栗为了保护自己,不但外表长得跟刺猬一样让人无从下手,剥开后里面还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可依旧没能逃过糖炒栗子的命运。”

“柠檬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