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两位城主(1 / 3)
而主持这事儿的大地主梁有田,原先是个将近二百斤的大胖子,结果这两个月下来掉了相当于后世二十斤的份量。一天天累的腰酸背痛直哼哼。可是他一想到自己的女婿、女儿和儿子们的前程,硬是咬着牙继续坚持。
与此同时,宽甸堡的石灰窑建设和开采也正式开始。主政的莫日根也是忙的都要飞起来了,一边要忙着工程建设,招募流民处理各项事务;一边要勘察全境设立哨卡、维护治安。另外还要修缮城堡和工事并定期向杨林禀告。总之各项杂七杂八的事务缠身,把这位蒙古汉子累的嚷嚷要回去练兵,让苏赫巴鲁来顶替他当守将。
镇江堡的张祝也没好多少,他比莫日根还忙。毕竟管的地方大事情也多。他不止一次让人捎口信儿给杨林,抱怨自己大老粗一个,实在干不了这文官才能干的活儿。说自己来镇江堡没几天累的都脱像了。还说要是再不把自己调回去,恐怕自己就见不到要出生的孩子了。
杨林怎能答应张祝和莫日根的请求。直接告诉他俩,不把这两地方治理好就别回来了。自己每天忙的也是要死,难道自己向朝廷抱怨过?男子汉大丈夫,连一个城堡都管不好那还能干什么?直接买块豆腐撞死得了!
杨林还给张祝和莫日根下阶段性任务指标,十天之内要完成什么差事;一个月之内要完成什么差事。并且标明各个事务的进度节点。把这两位老哥儿压榨的直咧大嘴还没地说理去。吵吵着以后打死也不当一城守将了。
其实辽东各城堡守将的日子是非常舒服的,毕竟山高皇帝远,谁没事儿能往这边关跑?美酒、美食、美女都不可辜负。吃饱喝足淫欲也完事儿了,领着随从家丁在辖区内转转,打打猎钓钓鱼,生活简直不要太美好。那么后金军要是打过来怎么办?投降啊,这还用问吗?!大家伙儿都生活在辽东这块地上,互相都有点关系在内。献城投降也不是啥磕碜事儿,怎么也比不自量力死战到底强啊。
历史上沈阳、广宁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几乎瓦解,仅剩宁远、锦州几个防御支点苦苦支撑。其余各地大小七十余城全都投降后金。努尔哈赤便委任原明朝守将为后金的守将,继续统治原辖地。也就是说这帮家伙投降之后不仅没有身家性命之忧,还能继续当他们的守将继续享受。
但杨林不是这样的人,他根本就没想过投降后金。而是整天琢磨着如何才能把后金弄死。所以他对手下自然也就严格。他身为主将,一言一行对部下的影响很大。连带着对治下百姓也有影响。所谓的上行下效就是如此。
张祝和莫日根嘴上嚷嚷着不干,但是两人办起公来那是毫不含糊。雷厉风行毫无拖拉。他们不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就组织当地的商贾士绅、地主大户先把民团建了起来。因为杨林告诉他们,一旦有战事他们将带兵回叆阳集结。那么城池的防务就得由民团来负责。所以两人生怕打仗的时候不带他们,赶紧先把防务的事安排明白再说。
张祝与当地商贾士绅、地主大户们打交道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用“喝大酒”联络感情。例如商贾士绅啥的要找他办事,行,先把官府交给的差事办了。不办?一顿大酒喝得你五迷三道、翻江倒海好几天起不来炕。还不办?那么继续喝。一直喝到你能办为止。
要是有人不喝或是不配合。例如商贾,嘿嘿,张游击立码让人拿着账本核对他有没有偷税漏税,往年有没有拖欠官府税银啥的。而且在此期间他的店铺是不能开门营业的。啥时候查完啥时候让营业。
再如面对地主大户,张游击会让人拿着官府留存的田册和地契的底根,丈量土地的实际面积和用途。然后核对佃户长工的实际人数,以此推算出历年来的产量。进而得出有没有拖欠公粮的行为。
张祝是土匪出身,面对这些富人自然喜欢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