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两位城主(2 / 3)
绿林的方法。每隔上一段时间,他就让徐晋带着骑兵在城外驰骋呼喝,自己便带着官兵在城内搜查“建奴细作”,以此故意制造紧张气氛。
结果有一次真让他逮到了混进镇江堡的几名后金细作,他亲自操刀砍了他们的脑袋。然后拎着滴血的人头挨家拜访商贾士绅、地主大户们,告诉他们鞑子离这里并不遥远。只有与官府一心,才能保平安。
一来二去没几回,张祝这种软硬兼施、杀伐果决的法子把富人们归拢的服服帖帖,谁都不敢不配合。换个角度讲,官府安排的这些事富人们去叆阳拜见杨林时也见过,实际对他们自身也有好处。所以基本上也是没二话。
莫日根所在的宽奠堡地广人稀,他按照杨林的指示开始招募流民。这事儿一时半会不会见到成效,得靠时间慢慢积累。但是杨林给的任务重。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三天,生生憋出了个法子。
原来莫日根把目光盯在了与自己一江之隔的朝鲜身上。他亲自带队跑到鸭绿江边,挑了个江面最窄的地方在上面搭了一座浮桥。然后也不管外交程序啥的,直接去沿边的朝鲜村庄招人到自己这边开荒定居。
莫日根开出的条件是只要来到宽奠,每人给地五十亩。免租三年。并免费提供农具、牲畜和种子。要是遵纪守法干得好还可以有机会成为天朝的子民。如果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那么这个待遇还会提高到每人给地八十亩,免租五年。给予的农具、牲畜和种子翻倍。
朝鲜底层百姓的生活相当不咋地,如今见天朝上国来招人去开荒。立刻就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播速度相当快。不过几天的工夫,沿边村庄的朝鲜百姓就都知道了。但是他们不敢去,因为朝鲜官府对户籍管的相当严,谁走谁属于犯法。
莫日根和张祝一样都是土匪出身,见这样不行便有了想动粗的念头。老子请你们不来那就把你们抢来,谁敢不从那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思路相当符合他们绿林道的规矩。但是他的副手韩铁柱却把他劝住了。
韩铁柱说大人,咱们这样整不行啊。要是引起大明和朝鲜的之间的外交纷争就麻烦了。不仅咱们要受罚而且参将大人也得跟着倒霉。那么不如把这事儿禀告参将大人,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莫日根听了韩铁柱的建议,就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杨林。他本以为杨林会骂他没事找事破坏两国关系。但杨林的回信却出乎他的意料。
杨林告诉莫日根,可以与朝鲜当地官府洽谈,以“劳务派遣”的名义招募他们那边的百姓来这边开荒种地。同时承诺对方,每年可以给他们一定的物资或金钱当做佣金。
杨林提醒他,绝对不要再提有机会成为天朝子民这种话。这在以农业为主的专制王朝里是致命的敏感话题。这个“劳务派遣”的核心意思是我雇你们朝鲜的人,而不是要你们的人。最终这些被雇的人还是你们朝鲜的人。这样就绕开了朝鲜方面担心的主要问题——人口逃亡和流失。
莫日根和韩铁柱接到杨林的回信后,对自家大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子呢?两人立码就开始商量行事的具体细节。
杨林这边也与金彦春提了这件事,表明自己这边不管是宽奠也好还是镇江也罢。都有大片的荒地等待开荒开垦。你们朝鲜那边人多地少,那就不如咱们两家合作。你出人我出地,到时候我给你们一定的酬金充实你们的口袋。
这样不仅我的地得到了开垦,增加了粮食和税赋。你们那边也解决了流民过多产生的隐患。同时你们的老百姓也不用饿肚子了。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啊。你们可不能轻易拒绝。
说实话,金彦春是第一次听说“劳务派遣”这个词组。他没想到国与国之间还能进行这种往来。所以对杨林这个点子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