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从赛场风暴到裁判哨声》4(2 / 4)

加入书签

,有人提到袁励岑\/王艺迪的混双比赛即将开始,作为种子组合他们首轮轮空,直接晋级16强——根据混双24签位规则,前8号种子都能享受首轮轮空待遇,这是我早上特意在对阵表上圈出的重点。

9月28日 下午 17:30 首钢园体育馆·8号台

傍晚的赛段从18点开始,我负责8号台的混双24强赛,对阵双方是黄友政\/陈熠与法国组合勒贝松\/袁嘉楠。提前半小时到场时,双方正在适应场地,袁嘉楠的高抛发球弧度惊人,黄友政频频侧身试接,陈熠则在练习近台快拨。我注意到勒贝松的球拍胶皮边缘有轻微起翘,立即示意他更换球拍或进行粘贴,他掏出备用球拍检查后,表示“可以继续使用”。

17:50,双方运动员走到裁判椅前提交参赛证件。黄友政看到我时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叶裁判,好久不见”——他曾是上海体育大学的学弟,我们在学院运动会上见过。我点头致意后,开始介绍比赛规则:“混双实行五局三胜制,发球轮流交替,每两分换发一次,接发球方固定不变。”勒贝松用英语问“是否可以使用毛巾擦球台”,我明确回应“每6分及局间休息时可擦球台,其他时间禁止”,同时用手势辅助说明,确保双方完全理解。

18:00,挑边结束,法国组合选择发球,黄友政\/陈熠选边。首局勒贝松\/袁嘉楠进入状态更快,凭借袁嘉楠的正手快攻以5:2领先。黄友政请求暂停,陈熠在一旁调整呼吸,我注意到她的运动鞋鞋带松了,立刻提醒“请系好鞋带,避免受伤”。暂停结束后,黄友政加强了反手拧拉,陈熠则在网前频频得分,很快将比分追至8平。关键分上,勒贝松发球时头部遮挡,我立即举手示意“发球违规,失分”,他一脸困惑地看向教练,教练在场边无奈摇头——这种遮挡发球在混双中很常见,尤其是男选手发球时容易忽略头部位置。18:22,黄友政\/陈熠以11:9逆转首局,我在计分器上确认后,发现袁嘉楠正对着球拍叹气,便轻声提醒“下一局请按时回到场地”。

第二局争议骤增。袁嘉楠接发球时回球擦网,我示意“擦网重发”,黄友政却举手表示“球已经过网,应该算得分”。我保持冷静,重复规则“接发球擦网重发,这是明确规定”,同时看向副裁,他点头表示认同。黄友政没再坚持,但接下来几个球明显有些急躁,出现两次无谓失误。勒贝松\/袁嘉楠趁机以10:7拿到局点,黄友政突然提出“对方球拍有问题”,我立即暂停比赛,检查勒贝松的球拍——胶皮张力符合标准,没有违规。“球拍合格,请继续比赛”,我说完便示意发球,黄友政虽然点头,但眼神里还是有疑虑。这局法国组合以11:7扳平比分,局间休息时,陈熠走到黄友政身边说了几句,看起来是在安抚他的情绪。

第三局双方打得格外胶着,比分交替上升至10平。此时观众席突然响起手机铃声,我立即抬头看向声音来源,同时举手示意“暂停比赛”,直到铃声停止才示意继续。黄友政发球后,双方连续多拍相持,陈熠最终正手挑直线得分,11:10拿到局点。勒贝松请求鹰眼挑战,回放显示球擦边,挑战成功,比分回到11平。反复拉锯到13平时,黄友政\/陈熠抓住对方失误,以14:12拿下关键局。我擦了擦额头的汗,发现记录本上已经记了满满三页,光是发球违规就有4次,比上午的单打比赛多了一倍。

19:40,黄友政\/陈熠以3:1晋级,双方握手后,勒贝松特意走到裁判椅前说“谢谢裁判,很公平的判罚”。我站起身回应“感谢参与比赛”,心里松了口气——混双比赛因为涉及两人配合,争议往往比单打更多,需要更集中的注意力。走回休息室的路上,遇到母亲苏瑶带着央视的同事来采访,她看到我只说了一句“注意休息”,便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