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二次巴尔干战爭(4 / 4)

加入书签

已。”

1912年10月。

作为德意志帝国的代表,汉斯再次来到伦敦,见证《伦敦条约》的签订。然而,条约的墨跡尚未乾透,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代表就已剑拔弩张,仿佛恨不得立刻撕碎对方。汉斯不禁露出一抹苦笑。

与此同时,俄罗斯帝国的代表团也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他们原本希望通过巴尔干同盟巩固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但战爭刚刚结束,巴尔干同盟便已岌岌可危,这种现实几乎令他们抓狂。

“看来,第二次巴尔干战爭终究是无法避免的了。”

“敌人虽不同,但战爭必然会爆发,而这一次,极有可能是保加利亚。”

听到汉斯的话,韦尼泽洛斯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按理说,希腊也应参与这场关於马其顿的爭夺,但韦尼泽洛斯在听闻汉斯的分析后,反倒选择暂时退后一步,静观其变。他深知,一旦战爭爆发,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的矛盾將彻底引爆,而希腊可以坐收渔利。

“那保加利亚败北的可能性很大了。”

“不仅是塞尔维亚,奥斯曼帝国也对保加利亚亦恨之入骨。再加上罗马尼亚也会行动。”

在第一次巴尔干战爭中,罗马尼亚因与奥斯曼帝国並无直接边界,未能从战爭中获利,故未曾参战。然而,在即將到来的第二次巴尔干战爭中,保加利亚成为眾矢之的,罗马尼亚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最终对保加利亚宣战。

『而失败的保加利亚,会怀揣著无法消解的仇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毅然倒向同盟国。』

歷史的走向已经明晰明了。满怀復仇之志的保加利亚,会在战爭中疯狂进攻,重创塞尔维亚,击溃罗马尼亚与希腊军队,甚至连远征巴尔干的英法联军都惨遭其毒手。

『巴尔干的普鲁士”这一称號,绝非浪得虚名。』

当然,等到同盟国战局不利时,保加利亚也会第一个投降跑路。

而对德意志帝国而言,多一个可用的盟友总是好的,因此,汉斯並不打算阻止第二次巴尔干战爭的爆发。

至於罗马尼亚......虽然其王室属於霍亨索伦家族的旁支,但从歷史来看,他们最终还是站到了俄国一边。现任国王卡罗尔一世虽亲德,但他在一战爆发后不久便去世,而继位的斐迪南一世却是个务实的利己主义者,更倾向於对己方有利的选择。

『更何况,虽然王室血统源自德国,但罗马尼亚政府却明显亲俄,同时对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和布科维纳垂涎已久。』

或许可以通过战局变化让罗马尼亚保持中立,但现阶段,最稳妥的策略仍是持续关注其动向。

无论如何,眼下的目標已足够明確——让希腊退一步,避免未来捲入爭端,並引导保加利亚將所有仇恨集中在塞尔维亚身上。如此一来,局势將更加符合德意志帝国的利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