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前期勤政”的嘉靖(3 / 3)

加入书签

肉。心情复杂得很,想夸吧,有点亏心;想骂吧,人家确实干了不少“正事”,只能憋着。

大部分文官,尤其是那些饱读诗书、熟知历史的,却都紧紧地闭上了嘴,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警惕。

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天幕叙述中一个极其关键、也极其危险的词——“前期”!

“执政前期”!

上一个被史书浓墨重彩地描述过“前期”如何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皇帝是谁?

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那辉煌的“开元盛世”,可就是赫赫有名的“前期”啊!然后呢?然后就是天宝年间的怠政享乐,就是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权相祸国,就是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安史之乱”,差点把煌煌大唐拦腰打断!

一股冰冷的寒气,无声无息地爬上了朱元璋、朱标、朱棣,以及越来越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文臣们的脊背。

难道…难道这个看起来手段凌厉、颇有作为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他的统治轨迹,也要重蹈唐玄宗的覆辙?先明…后暗?

权相?李林甫那样口蜜腹剑、一手遮天的权相?大明会不会也出一个?

至于安禄山那样的藩镇大将造反…想到这儿,朱元璋心里倒是稍微定了定。

以他与四儿子朱棣、孙子朱高炽等几代人的精心设计、不断强化的明中期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军事布局(卫所、兵部调兵、文官督军),大明确实很难再养出安禄山那样手握数镇精兵、能撼动中央的军阀了。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朱元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搭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关节捏得咯咯作响。朱标看着父皇的脸色,心里也是一片冰凉。朱棣则盯着渐渐暗淡的天幕,眼神复杂难明。他们都想到了那个可怕的、活生生的前车之鉴——被天幕曝光过的,那个叫门天子,大明战神,英宗皇帝朱祁镇!

一个“前期表现还算好”的嘉靖,一个可能存在的、由盛转衰的巨大阴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洪武十三年所有明白人的心头。

他们是真的怕了。

毕竟,前面已经出了一个能把大明拖进深渊的明英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