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2 / 3)

加入书签

林淑云干脆就在街上租了个铺子,把缝纫机搬过来,一开始只是赚些缝缝补补的钱,这几年大家渐渐日子都好过了,她也开始做点衣服啥的来卖,倒也有些收入。

后来孙家大儿媳张桂花闹着也要来街上做生意,她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要说不说身边都是聪明人,倒也把她熏出了几分眼光,让家里出了本钱,在公社小学旁边开了个小卖部,还买了电视,一整天放着电视,很多人来看电视,生意也不错。紧接着又最先买了冰箱,那生意经也算是给整明白了。

至于孙家老二,那本来就是脑子最灵活的,一改开他就大动作不断,人早早就跑县城去了,后来把老婆孩子都带过去,从县城做生意,还是第一个做到了省城去的,还陪着小妹去了南方城市,说是在那边投资建厂,后来两口子直接定居在了鹏城。

也是到了那个时候,杨妙华才肯定了自己从前的猜测完全没错。孙老二能成大老板,做起这么大的生意,固然有他自己脑子灵活敢想敢干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家里拿了金条给他们做本钱。就连杨妙华以为的孙老大两口子租的小卖部,实际上那都是人家买下来的——这都是表妹章家英说的,也是因为那时候杨妙华家的条件也不错,不然估计这样的事儿,人家根本不会告诉他们。哦不对,要是人家发达了他们还只是穷苦老农民,哪怕真是亲戚,那时候也早就不会有什么联系了。更遑论说这样的私密事儿了。

该说不说,这辈子也是杨妙华还算争气,跟孙家和章家乃至于贺家关系都一直保持的不错。

主要还是两个女儿争气。

兰珠读的师范,三年后跟大姐几乎同时期毕业,兰珍成绩好,毕业工作直接就分配在了省城,兰珠读的中专要差点,分回了原籍,就在青阳镇小学教书。

也是到了这一年,杨妙华两口子托人从买到了椪柑和蜜桔树苗,直接把家里的山地都种上了果树,好一些的耕地他们则主要用来种油菜和花生。因为这一次是杨东林当队长分的地,比较公平,哪怕没有了兰玉那一份,他们家分的地也不比上辈子少,至于兰珍和兰珠都考出去了,但这时候还没把户口迁走,而且这种偏远地区,这方面管的不是很严,就是人死了,或者户口早就迁走了的,名下土地要么是给亲戚种了,要么就是队长干部家分去种了,反正不会收归村集体再分配。所以他们家的土地还挺宽阔的,现在种了果树压力少了许多,不然总是要忙地里也是很烦的。

倒是兰珍和兰珠两姐妹都不赞成他们再种地,不是看不起种地,而是心疼父母,觉得他们那么忙实在是太累了,她们现在都开始工作了,能养活自己也能回报父母,就希望他们能轻松一些,只是杨妙华已经习惯了操心和忙碌,让她把某个事儿完全撂下,她自己反倒不习惯。

赵福安也是,明明去倒腾粮食,总是要到处跑已经够累了,回到家就只想躺下,但他还是放不下那一亩三分地,总得抽空去地里看看才放心。

到了这时候,不少人开始好奇两姐妹的婚事。也有一点没逼数就想上来结亲的,毕竟赵家两个女孩子这条件实在是没的说,但更多人哪怕很眼馋,但也不敢明说肖想这俩儿媳妇,最多就是嘴上打听,不过都被杨妙华给撅了回去。

虽然,她心里其实也难免暗暗着急。

说来,兰珍从小到大都是不用父母太过操心的懂事孩子,一路按部就班,但也因为有于书彬这边的关系在,她在机关单位里待得很顺,不说什么特殊待遇,但至少能得到比较公正的对待,不像上辈子唯一上岸的外孙女,哪怕进了体制内,没有人带格格不入,还要帮领导做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因为酒精过敏拒绝酒局就只能在办公室坐冷板凳……不想上辈子了,这辈子这些个外孙女儿都不会来了。但她不后悔。她想,上辈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