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送笔(1 / 3)
吃饭的时候,何惜生向众人了解伙食情况。大家都说太好了,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北疆一向缺粮,平时大多数时间喝粥,工地除了早上是稀粥和馍馍,中午和晚上都是干的。另外经常还有野味加菜,以前除了打猎的人,百姓有几个人能吃到野味呢?即使猎人的猎物,也是卖的多,吃的少。有个人还说,要是何爵爷昨天来了还能吃到老鹰。何惜生听说后,心里留了心,饭后打听了一下,找了些老鹰的硬羽,准备试做羽毛笔。
第二天,腊月初三。何惜生小心地试做羽毛笔。工地上没有剪刀,就用刀削,削成钢笔的样子,再在石头上磨,使笔尖不要划纸,最后在手上试了下,还真能用!这个世界第一支羽毛笔诞生了!
可惜工地上不好找墨水和纸,何惜生不好进一步试验。怎么办呢?何惜生就蘸水在木板上试了一下,觉得没有问题。何惜生想了一下,这个时空蘸墨水还是在砚台里,只是一般砚台磨墨不多,蘸墨水不太方便。这个世界现在没有玻璃这个问题太简单,何惜生决定暂时用小瓷瓶,瓶口就用木塞。何惜生又想到磨墨不太方便,以后合适的时候再考虑制作墨水。
侍卫们见何惜生有事,自然不敢打扰,老老实实地练字。何惜生忽然喊一声:“来人啊!”几人相看一眼,按照以前的规矩,只是一人上前。何惜生才反应过来,又叫:“你们几个都过来!”
侍卫们奇怪了,还是马上走到何惜生面前。何惜生说:“看见了吗?这是我做的羽毛笔。这个还是可以写字的。”然后何惜生给众人讲了羽毛笔的做法和用途,以及自己的打算。众人自然大喜。何惜生又教他们制作,很快硬羽就用完了,又去把所有的硬羽都找来做了。何惜生叫一人回去,悄悄收集硬羽,每一种硬羽都试制一支,哪种硬羽的效果最好,以后就重点收集。还吩咐,此事不可声张。大家都知道了,硬羽就不好收集了,也不好卖钱了。
何惜生又想,一般的小瓷瓶瓶口太小,蘸墨水不方便,还是要制作合适的墨水瓶。可以做陶质的,也可以做瓷质的。陶瓶价钱便宜,照顾普通百姓。瓷瓶价钱昂贵,胜在美观,适合有钱人使用。何惜生就找来泥土,照前世的样子用泥土捏了两个圆形的墨水瓶。何惜生小时候也玩过泥巴,技术不怎么样,只要有个大体样子就行。不过瓶口没法用螺纹,就另外仿照前世注射的小瓶的瓶塞的样子做瓶盖,以后内里加熟牛皮垫子。如果带走可以上下用绳子捆起来,墨水就不容易流出来。虽然麻烦,至少比临时磨墨要方便些。
工地上有的是石灰。何惜生就去找了点石灰,加水化开,再慢慢添水,像和面一样拌匀,再搓成条状,放在一边晾干。
又过了两天,何惜生看坝基修筑顺利,估计还要五天即可完成,自己躲了两天,还是得回去了,公事上要看看武库令制作的水库闸门的制作情况,私事当然就是太想念水仙了。还有一件公私兼顾的事——推广羽毛笔。
回到太平关,何惜生还是先顾公事。何惜生赶到武库令,检查了闸门的制作情况。闸门是何惜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当然也借鉴了很多东西。每道闸门长一丈,宽五尺,内部是实心木板,厚一尺,外面全身包约两分厚的铁皮,四周覆以制牛皮。使用借鉴城门吊桥的方法开合。何惜生计划的葫芦峡外坝安装五十道,内坝三十道。本想设置更大的闸门,可是运输,安装,以后开合都是困难,只好以小多来凑合。体积太大,数量太多,已完成了三十道。何惜生对工匠的辛苦做了表扬,希望他们继续保持目前的效率。然后何惜生就回家了。
何惜生回到家,正赶上吃午饭。吃过午饭,梁氏不让水仙洗碗。何惜生就拉着水仙回了房亲热。水仙只是让着他满足口手之欲,进一步就抵死不从。何惜生计划下午还要出去,何况他这一生都不会强求水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