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抗旱工具(1 / 3)

加入书签

落马坑有相关机器,招募的铁匠经过这段时间的操作,都非常熟练了。几天时间关外府就大量使用起了水车和水泵。整个关外府,坐落在神劈大峡谷内,多数土地距大河不远。而且峡谷内地势平坦,架设塔架比较方便。白花花的水从大河里“飞起来”,流进田野。今年大旱,不但不会减产,还会增产。百姓心中,何伯爵就是他们的天,就是他们的神!

可是除了关外府,何伯爵就不愿意无偿帮助了。百姓还好,对于其他大地主的无偿帮忙,何伯爵是不愿意的。他让人告诉政王爷,制作抗旱器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何伯爵不可能白白地付出。而且,何伯爵帮谁,不帮谁,先帮谁都不好说。不过他愿意有偿地支援北疆其他地方抗旱。这个“有偿”,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他把抗旱器具运到太平关,水车就放在欧阳天元的木器店,水泵就放在丁铁匠那儿,需要的人自己去买。不过,普通百姓是买不起的,就是买回家也没有足够的畜力可以使用。第二种是他组织人力带着器具来抗旱,受益的人必须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可以是现金,可以是以后交粮食,可以是何伯爵需要的时候出劳力。这方面,何伯爵有具体的标准,这个标准根据土地面积,距水源的远近,相对高度制定,完全在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之内。

政王爷立即指示,同意何伯爵的所有意见,将何伯爵的抗旱消息广而告之;派人迎接何伯爵的抗旱队伍;尽快通知所有村民,凡是愿意接受何伯爵有偿支援的尽快报名,以期尽快解决大旱问题;传书霜林、白果两省,由于太远,等何伯爵把百胜省的地浇完了就来不及了,两省可以省财政出钱买下何伯爵的器具,回去组织人浇地。

抗旱器具很快送到了太平关,而且都附带了使用说明。店里的人说了,看不懂没关系,谁要买,出钱后送货上门,包安装调试使用。水车大如马车,拆卸下来也是一大堆。店里只有一个样品。不过水槽只提供五丈,不够的买家自己想办法,反正可以用竹竿代替,甚至就在地上挖水渠也行,只不过浪费水比较严重。水泵就小巧轻便,一个人就能抗走,重的是水管。进水管长达三丈,纯铁皮制成;出水管用马皮制成,卷成一团,每卷五丈,可以根据需求自己确定买多少。不论水车,还是水泵,旁边还有优缺点说明,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吸程、扬程,出水量,供买家参考。价钱当然不菲,普通百姓难以承受。

北疆再是贫瘠,大华建国三百年,造成的地主还是不少。虽说大华土地法规定,国有荒地可以随便开垦,可是那些荒地太贫瘠,距水源太远,开垦耕种得不偿失,还不如租种地主的土地。虽说要上交一部分,但自己一家人还能养活。或者直接给地主当长年,也能活下去。或农忙时打短工,贴补口粮。现在大旱,地主可以不考虑租出去的那部分土地,请长年、短工那部分就不得不考虑了。都怪何惜生,修了水库;都怪刘府台,给开荒的人提供近期生活条件。现在一些长年不干了,去开荒去了。都怪老天爷,你怎么要大旱啊?逢年过节,我给你的祭祀不少哇!虽然最后还是我们吃了,你总是闻了味道啊!

不论怎么埋怨,作为稍有钱的地主,还是愿意把抗旱器具买回家。土地宽的,甚至两样都不止一台。谁知道这个旱情能持续多久?这次浇地就是浇透了,又能管多长时间?要是把抗旱器具买回家,想什么时候使用就什么时候用。应该不是那么容易坏吧?即使用几年坏了,修修还可以用几年。看清了,那个出水量可是要相当于好多人挑水浇地啊!而且何伯爵做过保证的,只要在规定范围使用,出水量达不到说明上写的,何伯爵会作出赔偿。这样一来,我以后就完全可以少请一些长年、短工,说不定几年下来省下的比买水车和水泵的钱都多。这样下来,当天就卖出水车五十多架,水泵一百多台。

霜林、白果两省传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